文章解析

ruì
xiān
·
·
qiǎo
jiāo
yuán
dài
guō

朝代:宋作者:周邦彦浏览量:1
qiǎo
jiāo
yuán
dài
guō
xíng
yǒng
chē
chén
xié
yáng
yìng
shān
luò
liǎn
hóng
yóu
liàn
chéng
lán
jiǎo
líng
ruò
guò
duǎn
tíng
yòng
yuē
yǒu
liú
yīng
quàn
chóng
jiě
xiù
ān
huǎn
yǐn
chūn
zhuó
guī
shí
zǎo
shàng
shuí
xǐng
mián
zhū
jīng
biāo
dòng
cán
zuì
rào
hóng
yào
tàn
西
yuán
shì
huā
shēn
dōng
fēng
shì
yòu
è
rèn
liú
guāng
guò
què
yóu
dòng
tiān

译文

郊外的原野挨着城郭舒展开去,道路漫漫,客人已乘车离去,留下一溜迷茫的尘烟。夕阳映照着山间村落徐徐落下,却迟迟不忍收去它那最后一抹的余红、犹如恋恋难舍城楼上那一角栏杆。陪我同去送客的歌妓一路上步态轻盈,这时也感到劳顿,于是来到短亭歇息、遇到了我相好的情人,真是有情人何须事前相约。她用柔软的声音劝我下马,再次解下绣有花纹的华丽马鞍,再慢慢喝上几杯春酒。不记得回来的时候是早上还是晚上,是谁扶我上马鞍,醒来时发现自己睡在红楼里。忽然一阵疾风,吹得帘幕飘飞翻动,我带着醉意,扶起吹倒的芍药,绕着红花长叹。感叹我的西园、已是败花满地,这凶残的东风为何又如此作恶?任凭时光如水般流逝吧,尚可欣喜的是我还有一个洞天福地,还能自得其乐。

逐句剖析

"悄郊原带郭":郊外的原野挨着城郭舒展开去,

"行路永":道路漫漫,

"客去车尘漠漠":客人已乘车离去,留下一溜迷茫的尘烟。

"斜阳映山落":夕阳映照着山间村落徐徐落下,

"敛余红、犹恋孤城阑角":却迟迟不忍收去它那最后一抹的余红、犹如恋恋难舍城楼上那一角栏杆。

# 阑角:城楼上阑杆一角。,余红:指落日斜晖。

"凌波步弱":陪我同去送客的歌妓一路上步态轻盈,这时也感到劳顿,

# 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过短亭、何用素约":于是来到短亭歇息、遇到了我相好的情人,真是有情人何须事前相约。

# 素约:先前约定。,短亭:古时于城外五里处设短亭,十里处设长亭,供行人休息。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有流莺劝我":她用柔软的声音劝我下马,

# 流莺:即莺。流,形容其声音婉转。比喻女子声音柔软。

"重解绣鞍":再次解下绣有花纹的华丽马鞍,

"缓引春酌":再慢慢喝上几杯春酒。

# 缓引春酌:慢饮春酒。

"不记归时早暮":不记得回来的时候是早上还是晚上,

"上马谁扶":是谁扶我上马鞍,

# 上马谁扶:李白《鲁中都东楼醉起作》:“昨日东楼醉,还应倒接罱。阿谁扶上马,不省下楼时。”

"醒眠朱阁":醒来时发现自己睡在红楼里。

"惊飙动幕":忽然一阵疾风,吹得帘幕飘飞翻动,

# 惊飙:狂风。

"扶残醉":我带着醉意,

"绕红药":扶起吹倒的芍药,绕着红花长叹。

# 红药:红芍药。

"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感叹我的西园、已是败花满地,

# 西园:曹植《公宴》:“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曹植所言西园在邺城(今河北临漳),此处系用典。

"东风何事又恶":这凶残的东风为何又如此作恶?

"任流光过却":任凭时光如水般流逝吧,

"犹喜洞天自乐":尚可欣喜的是我还有一个洞天福地,还能自得其乐。

# 洞天:洞中别有天地之意,道家称神仙所居之地为“洞天”,有王爱山等十大洞天、泰山等三十六洞天之说。此处喻自家小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之手。此词描绘的是作者与昔日相识之人偶然相逢时的伤感。它实则是一篇在送客归途中,因邂逅歌妓,进而抒发西园惜花情愫的佳作。词中所述之事大抵如此:前一天,词人于郊野送别友人,黄昏之际返回城中。相识的歌妓见此,劝他解下马鞍,稍作休息。词人盛情难却,再度畅饮至大醉。待次日醒来,带着残余的醉意去赏花,却因东风的无情,触景生情,引发了时光匆匆、转瞬即逝的深沉感慨。词中字里行间隐匿着难以言传的心事,读者细细品味,自能体会到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其中也流露出词人对超凡脱俗、自在逍遥境界的向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出自周邦彦之手,创作地点为扬州。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词人从汴京或者顺昌府(大致在今安徽省阜阳周边地区)前往处州(今浙江丽水一带),途中路过扬州。值得一提的是,农历四月恰好是扬州红芍药花盛开的时节,而这首《瑞鹤仙·悄郊原带郭》便诞生于这一旅程之中。据考证,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周邦彦尚停留于扬州,然而到五月之前,他就已与世长辞。基于此,这首词极有可能是周邦彦在人生尽头留下的最后一篇词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怀词。词中,词人依时间顺序,依次写郊原送客、归途遇妓欢饮、醉归惜花。表面写送客,实则暗藏政治失意之郁闷,借偶遇旧识的伤感,巧妙流露对自在逍遥境界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比喻:“斜阳映山落,敛馀红”把斜阳比喻成“余红”,将感情寄托其上。比兴:通过开头的原野、夕阳等景引出人世间的怅惘之情,此处应用了起兴的手法。融情于景: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斜阳之景上,通过写用斜阳对栏杆的不舍,来映衬词人对离去之人的不舍。用典:本词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上马谁扶”一句化用李白《鲁中都东楼醉起作》:“昨日东楼醉,还应倒接罱。阿谁扶上马,不省下楼时。”原指对于谁扶自己上马这一事情毫无影响,在此处用来表明词人醉酒之深,意识一片混沌。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开篇,展现在眼前的是郊外广袤的原野,一条悠长的道路蜿蜒伸向远方。行人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视野中,此时词人内心仿若被抽空,满是怅惘与失落。随后,画面切换至一座孤寂的城池,残阳如血,余晖斜洒,这景象宛如一幅哀愁的画卷,将词人心中的离愁别绪烘托得淋漓尽致。尤为精妙的是,词人别出心裁地将斜阳比喻为“余红”,赋予了斜阳独特的色彩与情感。那斜阳似乎眷恋着城楼上的一处栏杆,迟迟不愿收起它最后的一抹光芒,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不舍。词人正是借斜阳对栏杆的这份不舍,含蓄而深沉地映衬出自己对离去之人的难以割舍。此刻,景与人已然交融,一同沉浸在这浓烈得化不开的离愁别绪之中。紧接着,场景转换,词人的笔触落到了陪同送行的歌妓身上。歌妓满含深情,频频劝酒,在这推杯换盏间,词人最终沉醉于酒意之中。下片描绘的则是词人次日酒醒后的状态。开篇三句,将词人刚苏醒时睡眼蒙眬、神志不清的模样刻画得极为生动。他对昨日之事记忆模糊,甚至连自己是如何上马的都毫无印象,整个人的意识仿佛陷入了一片混沌。幸而,一阵狂风呼啸而来,“惊飙动幕”,猛地掀起了窗帏。这突如其来的动静,瞬间驱散了几分醉意,让他稍稍清醒了一些,不过仍未完全摆脱宿醉的影响。“扶残醉,绕红药”这一行为,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词人对春光深深的喜爱与眷恋之情。也正是因为这份深情,才有了后面那一声饱含无奈与感慨的“叹”。“东风何事又恶”一句,与上文的“惊飙”二字前后呼应,使得整首词在结构上严谨连贯,毫无破绽。词的结尾,词人在万般无奈之下,选择暂时抛开内心的烦恼,试图以一种自我宽慰的方式寻求解脱。

4. 作品点评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这首词结构设计巧妙。表面上是在平铺直叙地描写景色,但中间突然插入回忆或倒叙,读起来既有惊喜又不觉得突兀。词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借用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比如用云霞暗喻心事,用鹤鸣暗示愁绪。这些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融合得非常自然,能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波澜起伏,读后还能长久回味其中的深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按此词美成或在出守顺昌后作乎。似有郁郁不得意,而托于游,托于酒,以自排遣。醉中语犹自绕药栏,而怨东风,所云“洞天自乐”,亦无聊之意也。细玩,应自得其用意所在。

清黄氏《蓼园词评》

# “任流光过却”紧接上文;“犹喜洞天自乐”,收拾中间。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 前四句写郊行风景,“馀红”句兼含情韵,与周草窗词“一片斜阳恋柳”并推佳咏。“凌波”至“春酌”数语,论词面不过言途逢旧眷,小饮流连,须于句秀而笔劲处着眼。转头处承上“春酌”句,回忆醉时,颇得神态。以下扶醉惜花,更多馀感。结句开拓,不落恒蹊。夏闰庵云:“此阕与《兰陵王》、《浪涛沙》、《大酶》、《六丑》诸作,人巧至而天机随,词中之圣。与史迁之文,杜陵之诗,同为古今绝作,无与抗手者。”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周美成晚归钱塘乡里,梦中得《瑞鹤仙》一阕:“悄、郊原带郭。……犹喜洞天自乐。”未几,方腊盗起,自桐庐拥兵入杭,时美成方会客,闻之,仓皇而出奔,移西湖之坟庵,次郊外。适际残腊,落日在山,忽见故人之妾徒步亦为逃避计,约下马小饮于道旁,闻莺声于木杪,分背,少焉抵庵中,尚有余醺,困卧小阁之上,恍如词中。逾月贼平,入城,则故居皆遭蹂践,旋营缉而处。继而得请提举杭州洞霄宫,遂老焉,悉符前作。美成尝自记甚详,今偶失其本,姑记其略,而书于编。

宋王明清《挥麈馀话》

# 美成以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自杭州徙居睦州,梦中作长短句《瑞鹤仙》一阕,既觉犹能全记,了不详其所谓也。未几,青溪贼方腊起,逮其鸱张,方还杭州旧居,而道路兵戈已满,仅得脱死,始得人钱塘门,但见杭人仓皇奔避,如蜂屯蚁沸,视落日半在鼓角楼檐问,即词中所云“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阑角”者,应矣。当是时,天下承平日久,吴越享安闲之乐,而狂寇啸聚,径自睦州直捣苏杭,声言遂踞二浙,浙人传闻,内外响应,求死不暇。美成旧居即不可住,是日无处得食,饿甚,忽于稠人中有呼待制何往,视之,乡人之侍儿素所识者也。且曰:“日昃未必食,能舍车过酒家乎?”美成从之,惊遽间,连引数杯散去,腹枵顿解,乃词中所谓“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之句验矣。饮罢,觉微醉,便耳目惶惑,不敢少留,径出城北江涨桥诸寺,士女已盈满,不能驻足,独一小寺经阁偶无人,遂宿其上,即词中所谓“上马谁扶,醒眠朱阁”又应矣。既见两浙处处奔避,遂绝江居扬州。未及息肩,而传闻方贼已尽据二浙,将涉江之淮泗,因自计方领南京鸿庆宫,有斋厅可居,乃挈家往焉。则词中所谓“念西园已是,花深无路,东风又恶”之语应矣。至鸿庆,未几以疾卒,则“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又应身后矣。美成平生好作乐府,将死之际,梦中得句而字字俱应,卒章又应身后,岂偶然哉。美成之守颍上,与仆相知,其至南京,又以此词见寄,尚不知此词之言待其死乃竟验如此。(按,此明清记其父王铚语也。)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

# 只闲闲说起。又云:不“扶残醉”,不见“红药”之系情,“东风”之作恶。因而追溯昨日送客后,薄暮入城,因所携之伎倦游,访伴小憩,复成酣饮。又云:换头三句,反透出一个“醒”字。“惊飙”句倒插“东风”,然后以“扶残醉”三字点睛,结构精奇,金针度尽。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 愚谓本事之说不论是否可信,“凌波”、“流莺”何指,亦无须强求。就词论词:开首徐徐引入。“郊原带郭”,以所在之地言。着一“悄”字,大有四顾无人之概。第二句“客”字,指人指己,皆可说得。“永”字、“漠漠”字,上与“悄”应,且反映下文种种。“斜阳”二句写景,透出恋恋不舍之情,且亦日暮无归之况。“凌波”句陡接。“过短亭”四句,意外遭逢,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境。“何用”、“重解”、“缓引”,皆从“悄”字、“永”字反跌出来,全神为之一振。词境、词意、词笔融合为一,此化境也。过变不直承“春酌”,而从醉醒以后倒折出来。“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忽作醒后惊讶状,即所“眠”之“朱阁”亦非复“郊原”之“短亭”。于是重“扶残醉”,自“绕红药”,始知“西园”“花深”,“东风”作“恶”,而以一“念”字描出醒后之觉悟。曰“东风何事又恶”,益信“斜阳”、“余红”之“恋”,绝非无故矣。然而“惊飚”终不能障,只有不管“流光”之“过隙”而得过且过,“自乐”“洞天”,引为欣幸:解脱语,亦无奈何语,仍“悄”字、“永”字之心境也。奇幻之境,矫变之笔,沉郁之思,开后人门径不少。收句拙朴,尤北宋人擅长处。

近现代陈匪石《宋词举》

# 关于这首词,有一段颇为扑朔迷离的记载,不过其真实性究竟如何,已难以稽考。故词评家也有弃而不问,只就词句本身来寻释其中涵义的。例如周济《宋四家词选》就认为,这首词是“追溯昨日送客后,薄暮人城,因所携之妓倦游,访伴小憩,复成酣饮。”这种看法,是有其道理的。

现代刘斯奋《周邦彦词选》

# 自斟自酌,独来独往,其庄漆园乎?其邵尧叟乎?其葛天、无怀氏乎?

不详吴廷先《草堂诗馀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邦彦《下帷斋》

下一篇:宋·周邦彦《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