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堤路":隋堤大路上。
# 隋堤:隋炀帝大业元年重浚汴河,开通济渠,沿河筑堤,后称隋堤。
"渐日晚、":天色渐晚,
"密霭生深树":浓密雾气从深树间弥漫开来。
# 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深:《才调集》作“远”。,密霭:浓云密雾。
"阴阴淡月笼沙":暗淡月色笼罩着沙岸,
# 淡月笼沙:笼:笼罩。淡月笼沙: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阴阴:形容月色暗淡。
"还宿河桥深处":我再次投宿在河桥下的幽深处。
# 河桥:汴河上的桥。
"无情画舸":那无情的装饰画船,
# 画舸:画船,即装饰华美的游船。
"都不管、":全然不顾,
"烟波隔南浦":前方烟波阻隔。
# 浦:水边。,南:一作前。
"等行人、":等行人,
"醉拥重衾":醉后裹紧厚衾,
# 重衾:两层被子。
"载将离恨归去":便载着离愁驶向远方。
# 离恨:离别的愁苦。
"因念旧客京华":追忆当年客居京华时,
# 京华:京城。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念:一作思。
"长偎傍、":常依偎,
# 长偎傍:一作长偎傍疏林。偎傍:相互偎依的样子。
"疏林小槛欢聚":疏林边的小栏干欢聚。
# 疏林小槛欢聚:一作小槛欢聚。小槛:窗下或者长廊上的栏杆。
"冶叶倡条俱相识":那些风拂柳枝般的歌妓都相识,
# 冶叶倡条:指歌妓。
"仍惯见、":早已看惯她们,
# 惯见:常见。
"珠歌翠舞":珠翠满身的歌舞。
# 珠歌翠舞:声色美妙的歌舞。
"如今向、":如今却来到,
"渔村水驿":渔村水边的驿站,
# 水驿:水边的驿站。
"夜如岁、":长夜漫漫如年,
"焚香独自语":焚香自言自语。
"有何人、":可有谁来,
"念我无憀":慰藉我的孤寂,
# 无憀:一作无聊。孤单寂寞。
"梦魂凝想鸳侣":唯有梦中与鸳侣相会。
# 鸳侣:情人。,凝想:聚精会神的想,痴痴地想。,梦魂: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尉迟杯·离恨》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的宋词长调,以词牌尉迟杯为载体,属于羁旅怀旧题材。词中“隋堤路”“渔村水驿”等意象构建出汴京与江南的地理张力,“冶叶倡条”“珠歌翠舞”与“焚香独自语”形成强烈反差,最终以“梦魂凝想鸳侣”的直抒胸臆收束,完成从离愁别恨到人生况味的主题升华。抒发了词人在运河之上、隋堤之畔的客舟之中的一段离情别恨。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以直陈胸臆之笔,剖白孤寂心境。词人摒弃含蓄,直言“无聊”之念与“鸳侣”之思,将宦游漂泊的凄凉与旧情难续的怅惘直诉而出。此句虽显率直,却如空谷足音,强化了“离恨”主题的感染力。白描:“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深树”以简笔勾勒羁旅图景。仅用“隋堤”“密霭”“深树”等意象,不加藻饰,便勾勒出暮色苍茫的江畔行舟场景;“阴阴淡月笼沙”化用杜牧诗意,以素淡笔触摹写月色朦胧的河桥夜色。这种不事雕琢的白描手法,使离愁别恨浸润于具体可感的时空场景中,形成“景语即情语”的艺术效果。
3. 分段赏析
上阕以“隋堤路”起笔,点明汴京至淮河的漕运古道,暗含离京背景。“渐日晚,密霭生深树”以暮色苍茫之景,勾勒出汴堤徘徊的惆怅时空,暮霭“生”字赋予雾气流动感,强化了离人踟蹰的孤寂。“阴阴淡月笼沙”化用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之典,通过双声叠韵的“阴阴”与“笼沙”,将月色与沙岸交融,烘托出迷离怅惘的羁旅氛围。“无情画舸”至“载将离恨归去”以拟人手法责怪画舸无情,实则反衬行人离恨之沉重,“载”字将抽象愁绪具象化,暗合郑仲贤《送别》诗意而更显婉转。下阕“因思旧客京华”陡转忆旧,疏林小槛的京华欢聚与“冶叶倡条俱相识”呼应,以李商隐“冶叶倡条”典故暗指歌妓情谊,珠歌翠舞的繁华反衬当下“渔村水驿”的凄凉。“夜如岁”三字叠用时间意象,将长夜难捱的煎熬凝缩为具象刻度,焚香独语的细节凸显形影相吊之态。结句“梦魂凝想鸳侣”以虚笔收束,现实孤寂与梦中温存形成张力,虽被评“率意”,却以直白道尽宦游者情思难遣的悲慨。
4. 作品点评
全词以“隋堤路”起笔,通过“密霭生深树”“阴阴淡月笼沙”等白描笔法勾勒暮色苍茫的江畔行舟图,将离愁别恨浸润于具体时空场景。周邦彦善用“借物达意”手法,如以“无情画舸”暗喻前路渺茫,将抽象离愁具象为“载将离恨归去”,深化了物我交融的意境。全词语言凝练,虚实相生,既承袭杜牧“烟笼寒水”的意象,又化用李商隐“冶叶倡条”的典故,体现其“化虚为实”的艺术功力。
# 一结拙甚。
现代周济《宋四家词选》
# 收处率甚。
近代谭献《谭评词辨》
上一篇:宋·周邦彦《绕佛阁(大石旅情)》
下一篇:宋·周邦彦《塞翁吟·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