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èi
chí
bēi
·
·
hèn

朝代:宋作者:周邦彦浏览量:1
suí
jiàn
wǎn
ǎi
shēng
shēn
shù
yīn
yīn
dàn
yuè
lóng
shā
hái
宿
qiáo
shēn
chù
qíng
huà
dōu
guǎn
yān
nán
děng
xíng
rén
zuì
yōng
chóng
qīn
zài
jiāng
hèn
guī
yīn
niàn
jiù
jīng
huá
cháng
wēi
bàng
shū
lín
xiǎo
kǎn
huān
chāng
tiáo
xiāng
shí
réng
guàn
jiàn
zhū
cuì
jīn
xiàng
cūn
shuǐ
驿
suì
fén
xiāng
yǒu
rén
niàn
liáo
mèng
hún
níng
xiǎng
yuān

译文

隋堤大路上。天色渐晚,浓密雾气从深树间弥漫开来。暗淡月色笼罩着沙岸,我再次投宿在河桥下的幽深处。那无情的装饰画船,全然不顾,前方烟波阻隔。等行人,醉后裹紧厚衾,便载着离愁驶向远方。追忆当年客居京华时,常依偎,疏林边的小栏干欢聚。那些风拂柳枝般的歌妓都相识,早已看惯她们,珠翠满身的歌舞。如今却来到,渔村水边的驿站,长夜漫漫如年,焚香自言自语。可有谁来,慰藉我的孤寂,唯有梦中与鸳侣相会。

逐句剖析

"隋堤路":隋堤大路上。

# 隋堤:隋炀帝大业元年重浚汴河,开通济渠,沿河筑堤,后称隋堤。

"渐日晚、":天色渐晚,

"密霭生深树":浓密雾气从深树间弥漫开来。

# 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深:《才调集》作“远”。,密霭:浓云密雾。

"阴阴淡月笼沙":暗淡月色笼罩着沙岸,

# 淡月笼沙:笼:笼罩。淡月笼沙: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阴阴:形容月色暗淡。

"还宿河桥深处":我再次投宿在河桥下的幽深处。

# 河桥:汴河上的桥。

"无情画舸":那无情的装饰画船,

# 画舸:画船,即装饰华美的游船。

"都不管、":全然不顾,

"烟波隔南浦":前方烟波阻隔。

# 浦:水边。,南:一作前。

"等行人、":等行人,

"醉拥重衾":醉后裹紧厚衾,

# 重衾:两层被子。

"载将离恨归去":便载着离愁驶向远方。

# 离恨:离别的愁苦。

"因念旧客京华":追忆当年客居京华时,

# 京华:京城。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念:一作思。

"长偎傍、":常依偎,

# 长偎傍:一作长偎傍疏林。偎傍:相互偎依的样子。

"疏林小槛欢聚":疏林边的小栏干欢聚。

# 疏林小槛欢聚:一作小槛欢聚。小槛:窗下或者长廊上的栏杆。

"冶叶倡条俱相识":那些风拂柳枝般的歌妓都相识,

# 冶叶倡条:指歌妓。

"仍惯见、":早已看惯她们,

# 惯见:常见。

"珠歌翠舞":珠翠满身的歌舞。

# 珠歌翠舞:声色美妙的歌舞。

"如今向、":如今却来到,

"渔村水驿":渔村水边的驿站,

# 水驿:水边的驿站。

"夜如岁、":长夜漫漫如年,

"焚香独自语":焚香自言自语。

"有何人、":可有谁来,

"念我无憀":慰藉我的孤寂,

# 无憀:一作无聊。孤单寂寞。

"梦魂凝想鸳侣":唯有梦中与鸳侣相会。

# 鸳侣:情人。,凝想:聚精会神的想,痴痴地想。,梦魂: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尉迟杯·离恨》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词作,收录于《宋词三百首》。全词以宦途漂泊为背景,上阕描绘离开汴京时的场景;下阕转入回忆,追念京华与歌妓,凸显落魄凄楚之感。虽语言质朴却情感浓烈。在艺术手法上,全词融合白描与借物达意,如以“烟波隔南浦”暗喻前路渺茫,以“夜如岁”夸张渲染长夜难捱的煎熬。结构上采用今昔时空交错的叙事,强化今非昔比的悲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尉迟杯·离恨》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在宦游途中创作的离愁之作。作者因仕途漂泊、离京南下,借词抒发与京华繁华生活诀别的哀婉,以及身处逆境中的孤寂心境。据考证,此词约作于周邦彦三十二岁离京任庐州教授期间,彼时他结束汴京的冶游欢聚,乘舟南下,目睹隋堤暮霭、烟波画舸等萧瑟景致,触发对往昔"珠歌翠舞"生活的追忆。词中"渔村水驿"的凄凉现实与"疏林小槛"的京华记忆形成强烈反差,既暗含仕途失意的落拓,又流露对歌妓情谊的留恋,最终以"夜如岁"的煎熬独白收束,展现士大夫与底层歌妓情感纠葛的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尉迟杯·离恨》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的宋词长调,以词牌尉迟杯为载体,属于羁旅怀旧题材。词中“隋堤路”“渔村水驿”等意象构建出汴京与江南的地理张力,“冶叶倡条”“珠歌翠舞”与“焚香独自语”形成强烈反差,最终以“梦魂凝想鸳侣”的直抒胸臆收束,完成从离愁别恨到人生况味的主题升华。抒发了词人在运河之上、隋堤之畔的客舟之中的一段离情别恨。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以直陈胸臆之笔,剖白孤寂心境。词人摒弃含蓄,直言“无聊”之念与“鸳侣”之思,将宦游漂泊的凄凉与旧情难续的怅惘直诉而出。此句虽显率直,却如空谷足音,强化了“离恨”主题的感染力。白描:“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深树”以简笔勾勒羁旅图景。仅用“隋堤”“密霭”“深树”等意象,不加藻饰,便勾勒出暮色苍茫的江畔行舟场景;“阴阴淡月笼沙”化用杜牧诗意,以素淡笔触摹写月色朦胧的河桥夜色。这种不事雕琢的白描手法,使离愁别恨浸润于具体可感的时空场景中,形成“景语即情语”的艺术效果。

3. 分段赏析

上阕以“隋堤路”起笔,点明汴京至淮河的漕运古道,暗含离京背景。“渐日晚,密霭生深树”以暮色苍茫之景,勾勒出汴堤徘徊的惆怅时空,暮霭“生”字赋予雾气流动感,强化了离人踟蹰的孤寂。“阴阴淡月笼沙”化用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之典,通过双声叠韵的“阴阴”与“笼沙”,将月色与沙岸交融,烘托出迷离怅惘的羁旅氛围。“无情画舸”至“载将离恨归去”以拟人手法责怪画舸无情,实则反衬行人离恨之沉重,“载”字将抽象愁绪具象化,暗合郑仲贤《送别》诗意而更显婉转。下阕“因思旧客京华”陡转忆旧,疏林小槛的京华欢聚与“冶叶倡条俱相识”呼应,以李商隐“冶叶倡条”典故暗指歌妓情谊,珠歌翠舞的繁华反衬当下“渔村水驿”的凄凉。“夜如岁”三字叠用时间意象,将长夜难捱的煎熬凝缩为具象刻度,焚香独语的细节凸显形影相吊之态。结句“梦魂凝想鸳侣”以虚笔收束,现实孤寂与梦中温存形成张力,虽被评“率意”,却以直白道尽宦游者情思难遣的悲慨。

4. 作品点评

全词以“隋堤路”起笔,通过“密霭生深树”“阴阴淡月笼沙”等白描笔法勾勒暮色苍茫的江畔行舟图,将离愁别恨浸润于具体时空场景。周邦彦善用“借物达意”手法,如以“无情画舸”暗喻前路渺茫,将抽象离愁具象为“载将离恨归去”,深化了物我交融的意境。全词语言凝练,虚实相生,既承袭杜牧“烟笼寒水”的意象,又化用李商隐“冶叶倡条”的典故,体现其“化虚为实”的艺术功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一结拙甚。

现代周济《宋四家词选》

# 收处率甚。

近代谭献《谭评词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邦彦《绕佛阁(大石旅情)》

下一篇:宋·周邦彦《塞翁吟·大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