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草才变枯":寒冷季节里的草刚刚变得枯黄,
# 寒草:秋冬之际的草。
"陈根已含绿":陈旧的草根里已经蕴含着绿色(生机)。
# 陈根:枯草的老根。
"始知天地仁":这才知道天地是仁爱的,
# 仁:仁厚。,始:才。
"谁道风霜酷":谁说风霜是残酷的呢。
宋代诗坛重要诗人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少时应进士不第。以叔父门荫入仕,历任州县属官。中年后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都官员外郎。梅尧臣在宋代诗坛具有很高的地位,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均有建树,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其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又与苏舜钦并称“苏梅”。他的诗歌注重政治内容,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淡。亦能文,其散文风格与诗相类。代表作品有《鲁山山行》《故原战》《襄城对雪》等。著有《宛陵先生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寒草为吟咏对象,呈现了寒草在寒冷季节里表面枯黄、陈根却蕴含绿色的物候变化,展现了生命顽强且生生不息的状态,揭示寒冬孕育新生的生命规律,传达出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2. 写作手法
白描:“寒草才变枯,陈根已含绿。”运用白描手法,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寒草的状态。“才变枯”直观地写出了寒草在寒冷影响下,外在呈现出枯黄的变化,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寒冷季节里草的衰败之象。“陈根已含绿”揭示了寒草陈旧的草根内部已经蕴含着绿色生机,与外在的枯黄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寒草生命力的顽强,在看似枯萎的外表下,生命的力量依然在暗中涌动,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不屈和坚韧。
3. 分段赏析
“寒草才变枯,陈根已含绿。”这两句诗描绘了寒草在寒冷季节的变化。“寒草才变枯”写出了寒草表面上的枯黄、衰败之象,给人一种萧瑟之感。而“陈根已含绿”则笔锋一转,揭示了寒草陈旧的草根里已经蕴含着绿色,暗示着生命的顽强和生机。这种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寒草在困境中依然蕴含生机的特点,为后文的哲理感悟奠定了基础。“始知天地仁,谁道风霜酷。”后两句由景及理,诗人从寒草的现象中感悟到天地的仁爱。“始知天地仁”表达了诗人对天地的一种新的认识,他认为天地不会让生命轻易消逝,总会在困境中保留生机,体现了天地的仁爱之心。“谁道风霜酷”则对传统的“风霜酷”的观点提出质疑,诗人认为风霜虽然看似残酷,但它也可能孕育着新的希望和生机。这两句诗富有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上一篇:宋·无名氏《步步娇·贫子吃好酒》
下一篇:宋·李祁《昭君出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