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梅尧臣浏览量:3
yuè
quē
gǎi
guāng
jiàn
zhé
gǎi
gāng
yuè
quē
mǎn
jiàn
zhé
zhù
liáng
shì
shān
yuè
nán
zhì
shì
cháng
nán
ér
yǒu
shǒu
shā
gǒu

译文

月亮不会因为缺损而改变它的辉光,宝剑不会因为折断而改变它刚硬的本质。月亮缺了它的辉光很容易会盈满,宝剑折断经过重铸会再次复原。世俗的势力可以压倒山岳,却难以折服志士的心志。男儿自有持定的操守,可以被杀却不可以苟且安生。

逐句剖析

"月缺不改光":月亮不会因为缺损而改变它的辉光,

"剑折不改刚":宝剑不会因为折断而改变它刚硬的本质。

"月缺魄易满":月亮缺了它的辉光很容易会盈满,

"剑折铸复良":宝剑折断经过重铸会再次复原。

"势利压山岳":世俗的势力可以压倒山岳,

# 势利:权势名利。

"难屈志士肠":却难以折服志士的心志。

"男儿自有守":男儿自有持定的操守,

# 守:节操。

"可杀不可苟":可以被杀却不可以苟且安生。

# 苟:随便,得过且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古意》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五言古诗。此诗以月缺光犹存、剑折刚依旧起笔,借月与剑为喻,引出“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的观点,表达男儿应坚守气节,宁死不苟且的志向。写作上运用比兴和象征手法,以月、剑象征志士的高洁与刚正,使抽象品质具象化。前四句先描绘月剑特性及变化,为后四句直抒胸臆做铺垫,后四句点明主旨,强调志士在势利前不屈的气节。整首诗质朴刚健,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借物喻人,鲜明地展现了诗人对高尚气节的赞美与追求,体现出宋诗善于说理言志的特点,为读者展现出一种坚毅的精神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诗坛重要诗人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少时应进士不第。以叔父门荫入仕,历任州县属官。中年后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都官员外郎。梅尧臣在宋代诗坛具有很高的地位,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均有建树,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其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又与苏舜钦并称“苏梅”。他的诗歌注重政治内容,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淡。亦能文,其散文风格与诗相类。代表作品有《鲁山山行》《故原战》《襄城对雪》等。著有《宛陵先生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古意》由梅尧臣创作于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当时他正担任建德县知县。前一年,北宋朝廷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权知开封府范仲淹向皇帝呈上“百官图”,直言宰相吕夷简用人徇私。吕夷简对此进行辩驳,并指控范仲淹“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宋仁宗听信其言,认定群臣结党,将范仲淹贬出京城,令其知饶州,同时,范仲淹的好友尹洙被贬为郢州监酒税,余靖被贬为筠州监酒税,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令。梅尧臣得知此事后,出于对范仲淹等人忧国忧民行为的认可,认为他们遭受贬斥极不公正,为鼓励范仲淹等人在政治斗争失败后不丧失信心,力争胜利,于是创作了《彼型吟》《猛虎行》《古意》等诗,公开表明自己站在范仲淹一边的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言志诗。通过描绘月缺仍不改光辉、剑折亦不失刚硬,以及月缺易满、剑折可铸新剑的现象,借月与剑的意象,体现了即便面临如“势利压山岳”般强大的压力,志士也难被屈服的坚韧气节,表达了男儿应坚守自身操守,宁死也不苟且偷生的高尚志向。

2. 写作手法

比兴:诗开篇以“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运用比兴手法,先言月缺时光辉依旧、剑折时刚硬仍存,借月与剑的特质引发联想,自然引出下文对志士面对困境坚守气节的描述,为诗歌点明主旨做铺垫。象征:以“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中的“月”象征范仲淹等人崇高的品德,即便遭遇困境仍保持光辉;以“剑”象征他们的气质,虽经挫折但刚性依旧。夸张:“势利压山岳”运用夸张手法,将权臣吕夷简及其党羽的权势夸张化,突出其权势之盛,气焰之嚣张。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诗人以“月缺”和“剑折”为喻,运用比兴手法。将月亮缺了依然不减光辉、宝剑折断仍存刚硬,比作志士的内在品质不会因外在挫折而改变。同时,“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进一步表明,如同月缺后容易重圆、剑折后能够重新铸好,暗示志士坚守的高尚品质不会被困境长久磨灭,体现出一种坚韧不拔与对美好本质终将恢复的信念。后四句“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势利压山岳”运用夸张手法,将势利的压迫力形容得如同山岳般沉重,与“难屈志士肠”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志士面对强大势力时坚定不屈的精神。最后“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出男儿应坚守自己的原则,宁愿牺牲生命也不苟且偷生,直接点明了全诗崇尚气节、坚守操守的主题。

4. 作品点评

《古意》在文学上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借月与剑作比兴,生动且深刻地阐释了高尚气节的坚守。前四句以月缺光在、剑折刚存,及月易满、剑可复,形象地道出困境中本质的坚韧与可恢复,为后四句张本。后四句“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运用夸张,凸显志士面对强大势利的不屈,“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直抒胸臆,点明主旨,此句掷地有声,尽显男儿应有的气节与操守。全诗语言风格质朴刚健,以小见大,通过对志士气节的赞美,传递出一种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诗“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男儿当自守,宁杀不可苟”,更是道出了守志持身的崇高气节。

现代安庆市老年诗词楹联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铁军《略论皖江文化的人文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叶茵《香奁体五首其一》

下一篇:宋·张耒《福昌官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