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shǐ
shī
·
·
cháng
chéng

朝代:唐作者:胡曾浏览量:2
shùn
zōng
yáo
tài
píng
qín
huáng
shì
cāng
shēng
zhī
huò
xiāo
qiáng
nèi
zhù
fáng
wàn
chéng

译文

舜帝和尧帝遵循正道,天下自然太平,秦始皇为什么要让百姓受苦受难呢。他不知道灾祸起于内部,却白白地修筑了抵御外族的长城。

逐句剖析

"祖舜宗尧自太平":舜帝和尧帝遵循正道,天下自然太平,

# 祖舜宗尧:祖宗、先世之通称。尧、舜,即唐尧和虞舜,远古部落联盟的酋长,古史相传为圣明之君。

"秦皇何事苦苍生":秦始皇为什么要让百姓受苦受难呢。

# 事:一作用。

"不知祸起萧墙内":他不知道灾祸起于内部,

# 祸起萧墙:谓祸患起于内部。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

"虚筑防胡万里城":却白白地修筑了抵御外族的长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长城》是唐代诗人胡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秦始皇当年修筑长城,本意是抵御匈奴,稳固自身统治。然而事与愿违,最终致使秦朝灭亡的并非外部匈奴,而是内部祸乱。虽说长城在军事防御上具有重要意义,秦始皇此举也有一定历史功绩,但不可否认,修筑长城过程中耗费了大量民力,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此诗便鲜明地体现出作者对秦始皇这一做法致使民力损耗的不满,以及对劳苦大众深切的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胡曾(?~?),唐代诗人。号秋田,邵阳(今属湖南)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后入蜀,为路岩、高骈诸人幕僚。其诗托古讽今,意存劝戒,通俗明快,以咏史诗见长。他依据儒家正统思想评述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所作《咏史诗》3卷,收150首,皆七绝,常被后来讲史小说所引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通过对比尧舜的圣明统治和秦始皇的统治,表达了对秦始皇的不满。“祖舜宗尧”表明尧舜是诗人所推崇的圣君,他们遵循正道,天下自然太平。“自太平”强调了这种太平局面的自然形成,不需要过度的统治手段。“秦皇何事苦苍生”,直接质问秦始皇为何要让百姓受苦,这一质问直截了当,体现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秦始皇的不满情绪。“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进一步批判秦始皇没有认识到真正的祸患来自内部,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筑抵御外族的长城。“不知祸起萧墙内”,借用《论语·季氏》中的典故,指出秦始皇没有关注内部的统治问题。“虚筑防胡万里城”,则强调秦始皇修筑长城的行为是不合理的,他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没有解决真正的祸患。这两句诗通过对秦始皇行为的批判,揭示了秦始皇统治的弊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南史《雪》

下一篇:唐·贺知章《采莲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