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杰那堪屈下僚":英雄豪杰怎能甘心屈身担任低级官职,
"便栽门柳事萧条":于是在门前栽种柳树,过着清苦冷落的生活。
"凤凰不共鸡争食":凤凰不会和鸡争抢食物,
"莫怪先生懒折腰":不要责怪陶先生懒得为五斗米折腰。
唐代诗人
胡曾(?~?),唐代诗人。号秋田,邵阳(今属湖南)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后入蜀,为路岩、高骈诸人幕僚。其诗托古讽今,意存劝戒,通俗明快,以咏史诗见长。他依据儒家正统思想评述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所作《咏史诗》3卷,收150首,皆七绝,常被后来讲史小说所引用。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古诗。借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景象写出了他不慕官场、坚守本心的状态,表达了对隐逸气节的赞颂,以及诗人自身不慕权贵的处世态度。诗歌以历史人物的经历为依托,将对高尚品格的推崇融入其中,借怀古抒发了对坚守自我、不随流俗的人生态度的肯定。
2. 写作手法
用典:“英杰那堪屈下僚,便栽门柳事萧条”两句,巧用陶渊明为彭泽县令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并在门前栽柳的典故。典故原意是表现陶渊明不慕官场、坚守气节的品格。作者在诗中以此典故直接勾勒出陶渊明的形象,借其归隐后的生活状态,赞颂其不屈从权贵的隐逸气节。“凤皇不共鸡争食”一句,化用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的典故,原意凸显凤凰的高洁。作者借此将陶渊明比作凤凰,将世俗小人比作鸡,以凤凰不与鸡争食的姿态,强化对陶渊明坚守本心的赞美。托物言志:“凤凰不共鸡争食”句,以凤凰这一形象为依托,凤凰象征着高洁不屈的士人,鸡则代表世俗中的平庸小人。作者通过凤凰不与鸡争食的姿态,寄托了对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坚守气节的赞赏,也借此表达了自身不慕权贵、追求高尚品格的处世态度。
3. 分段赏析
首句“英杰那堪屈下僚”直抒胸臆,点出像陶渊明这样的英杰之士,怎能甘心在低微的官职上受委屈,开门见山赞美其不甘沉沦的品格。次句“便栽门柳事萧条”描绘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他在门前种柳,甘于萧条清贫的日子,以“栽门柳”这一典型细节,展现其归隐后的生活状态与淡泊心境。第三句“凤凰不共鸡争食”运用比喻手法,将陶渊明比作“凤凰”,将世俗小人比作“鸡”,凤皇志向高远,自然不屑与鸡争食,生动写出他不愿同流合污的气节。末句“莫怪先生懒折腰”呼应前文,点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解释他归隐的缘由,表达对其坚守本心、不媚世俗的赞赏。
上一篇:唐·李白《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下一篇:唐·白居易《杂曲歌辞·悲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