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shǐ
shī
·
·
pèi
gōng

朝代:唐作者:胡曾浏览量:1
hàn
gāo
xīn
shì
gān
xīng
lóng
jùn
jié
duō
yóu
hèn
fāng
zhuàng
shì
huán
xiāng
bēi
chàng
fēng

译文

汉高祖刘邦辛苦地投身于战争,帝王之业繁荣昌盛是因为俊杰众多。仍遗憾四方没有守卫国土的壮士,还乡时悲伤地唱起《大风歌》。

逐句剖析

"汉高辛苦事干戈":汉高祖刘邦辛苦地投身于战争,

"帝业兴隆俊杰多":帝王之业繁荣昌盛是因为俊杰众多。

"犹恨四方无壮士":仍遗憾四方没有守卫国土的壮士,

"还乡悲唱大风歌":还乡时悲伤地唱起《大风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史诗·沛宫》是唐代诗人胡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叙述了汉高祖刘邦历经艰辛,在战争中崛起,成就帝业,且他善于用人,身边汇聚了众多杰出人,展现了刘邦创业的艰难和成功后的兴盛局面;后两句笔锋一转,表达刘邦即便取得了巨大成就,仍为国家缺少保卫四方的壮士而忧心,借其还乡时吟唱《大风歌》之事,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全诗语言通俗浅显,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宏大的历史场景和人物复杂的心境,借对刘邦事迹的咏叹,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胡曾(?~?),唐代诗人。号秋田,邵阳(今属湖南)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后入蜀,为路岩、高骈诸人幕僚。其诗托古讽今,意存劝戒,通俗明快,以咏史诗见长。他依据儒家正统思想评述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所作《咏史诗》3卷,收150首,皆七绝,常被后来讲史小说所引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汉高辛苦事干戈”一句,开篇便直入主题,讲述汉高祖刘邦为开创汉朝基业,一生都在战争中辛苦奔波。“辛苦”一词高度概括了刘邦创业的艰难不易,秦末暴政,民不聊生,刘邦以泗水亭长身份顺应时势,斩白蛇起义,随后在漫长的征战岁月里,鸿门宴上他险象环生,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谋士的辅佐才得以脱险;楚汉相争时,他又多次遭受挫折,彭城大败后仓皇奔逃,但即便如此,他也从未放弃,历经无数次生死考验,最终才建立起大汉王朝,此句奠定了全诗感慨历史沧桑的基调。“帝业兴隆俊杰多”承接上句,阐述刘邦之所以能成就兴隆的帝业,是因为身边有众多杰出人才的辅佐。张良出身韩国旧贵族,足智多谋,鸿门宴上巧妙设计助刘邦化险为夷;萧何默默经营关中,为前线提供充足的粮草、兵源和稳固的后方保障;韩信曾受胯下之辱,却被刘邦重用,统兵作战,战无不胜,攻城略地。这些俊杰各施其才,为刘邦的帝业立下汗马功劳,此句既肯定了刘邦用人唯贤的策略,也表明人才对于成就大业的重要性。“犹恨四方无壮士”笔锋一转,在表面的盛世荣光下,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悲凉与隐忧。刘邦在建立汉朝后,面临着巩固政权的难题,环顾朝堂,新一代能征善战、可担当大任的“壮士”还未大量涌现,此时的他已步入暮年,对帝国未来的统治深感忧虑,担心无人能守护来之不易的江山,这不仅体现了刘邦个人心境,也揭示了创业容易守业难这一历史规律,每个王朝的兴衰交替都有迹可循。“还乡悲唱大风歌”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刘邦衣锦还乡时,酒意正浓,击筑高唱《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歌豪迈中带着沧桑,其中既有对往昔一起出生入死兄弟的怀念,他们或战死沙场,或在权力斗争中离去;也有对当下局势的无奈惆怅,虽已君临天下,但内心依旧惶恐不安;更有对大汉江山未来的殷切祈愿,渴望有忠勇之士能守护国家。此句以刘邦的悲歌收束全诗,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迁和家国命运的起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赵嘏《忆山阳二首其一》

下一篇:唐·卢照邻《失群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