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声乌鹊":几声乌鹊的啼叫传来。
"院宇寒萧索":庭院在寒意中显得格外萧条冷落。
"杨柳梢头秋过却":杨柳枝头,秋天已经过去。
"无叶可供风落":再也没有树叶可供秋风飘落。
"可人犹有芙蕖":但仍有惹人怜爱的芙蕖。
"向人冷澹妆梳":它冷冷淡淡地对着人们梳妆。
"云外征鸿过尽":云外的大雁都已飞尽,
"夕阳依旧平芜":夕阳依旧照着那片平旷的草地。
南宋词人
俞国宝(?~?),宋代词人。号醒庵,祖籍临川(今江西抚州)。孝宗淳熙间太学生,因作《风入松》词被太上皇赵构所赏,释褐授官。其生性豪放,嗜诗酒,曾游览全国名山大川,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其词虽不多见,却写得旖旎多姿,极有情致。况周熙《蕙风词话》评其词“以其句丽可喜,又谐适便口诵,故称述者多”。著有《醒庵遗珠集》10卷,今不传。
1. 分段赏析
上阕“数声乌鹊,院宇寒萧索”,乌鹊的几声啼叫打破寂静,却更添院子的清冷与寂寥。“寒萧索”三字直接点明环境的萧瑟,奠定了全词的基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寒意侵袭的庭院之中。“杨柳梢头秋过却,无叶可供风落”,形象地描绘出秋已深,杨柳枝头叶子落尽,连秋风都无处可吹落树叶的情景。这两句以杨柳在秋末的凋零,进一步强化了秋的衰败与寒意,从细节处体现出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下阕“可人犹有芙蕖,向人冷澹妆梳”,笔锋一转,在一片萧索中出现了令人欣喜的芙蕖(荷花)。它以淡雅的姿态面对世人,“冷澹妆梳”将芙蕖拟人化,赋予其一种超脱尘世、淡雅高洁的气质,与前面衰败的秋景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生机与美好。“云外征鸿过尽,夕阳依旧平芜”,仰望天空,云外征鸿渐渐飞尽,而夕阳依旧洒在那片平旷的草地之上。“征鸿过尽”给人一种时光流逝、孤独寂寞之感,“夕阳依旧平芜”则描绘出一种永恒与静谧,暗示着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自然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运行,营造出一种悠远、静谧而略带惆怅的意境。
上一篇:宋·张耒《寂寂》
下一篇:宋·苏辙《春深三首(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