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青梅荐酒":摘下青涩的梅子来佐酒,
# 荐酒:佐酒、下酒。
"甚残寒":但酒薄不足以抵御暮春的残寒,
"犹怯苎萝衣":更何况穿的是单薄的苎萝衣。
# 苎萝衣:苎蔗藤罗制的衣,山野隐士所穿。苎:一作“苧”。
"正柳腴花瘦":正是绿肥红瘦的暮春时节,
# 腴:丰满,此指柳树茂密。
"绿云冉冉":杨柳枝叶婆娑,如团团绿云,
# 冉冉:缓缓流动貌。
"红雪霏霏":落花纷纷,远望去像是降下的红雪。
# 霏霏:形容雨雪之密。,红雪:指凋落的红花。
"隔屋秦筝依约":沉思静想间,又隐约听到邻里的歌妓正低按秦筝,
# 秦筝:指宝筝。战国时流行秦国的一种弦乐器,似瑟,传为秦蒙恬所造。
"谁品春词":唱春词吟新诗。
# 春词:男女之间的情词或咏春之词。
"回首繁华梦":回首往昔,那曾经的风流繁华,恍然如梦,
"流水斜晖":只剩下斜晖脉脉,流水悠悠。
"寄隐孤山山下":我隐居在孤山山下,
# 孤山:在杭州西湖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宋林逋隐居于此。
"但一瓢饮水":每日深居简出,一箪食、一瓢水足矣,
# 一瓢饮水:喻生活俭朴。
"深掩苔扉":长掩苔扉。
"羡青山有思":我常常羡慕青山安详宁静,好象在凝神沉思似的,
"白鹤忘机":也羡慕以前的隐士们以鹤、梅为伴,忘记人世的权谋机变。
"怅年华":惆怅啊,自己的青春年华正在逝去。
"不禁搔首":想到这里,忍不住搔首踟蹰,
"又天涯、":又想到自己此刻漂泊天涯,
# 天:一作“在”。
"弹泪送春归":眼泪便在不知不觉间轻弹暗洒。
"销魂远":情至此处,已是极度哀愁,恍如魂魄已经远去一般。
# 销魂:魂魄消散,形容极度哀愁。
"千山啼鴂":这时耳边又传来了杜鹃的声声悲啼,
# 啼鴂:杜鹃的叫声。
"十里荼蘼":荼蘼花正盛开,布满十里山谷。
# 荼蘼:也作“酴醾”,春末夏初开花。
宋代词人
汤恢,(生卒年不详)字充之,号西村,或作杨恢,眉山(今属四川)人。宝祐五年,柴望访之于湖上,有怀旧《祝英台词》。赵汝腾尝跋其诗,以“甚似其外大父植斋”称之。以词名,《词旨》尝举其警句,如“燕子衔来相思字,道玉瘦不禁春病”(《二郎神》)﹑“宿粉残香随梦冷,落花流水和天远”(《倦寻芳》)﹑“都将千里芳心,十年幽梦,分付与一声啼鴂”(《祝英台近》)﹑“柳腴花瘦”(《甘州》)。全篇俱佳者,如《二郎神》(碧崖倒影),为丁绍仪等称赏(《听秋声馆词话》卷三)。《全宋词》第四册录其词八首。事迹见刘毓盘《辑校西村词跋》。(吴洪泽)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隐逸词与伤春词。全词以“摘青梅荐酒”的春日雅事起兴,通过描绘残冬未褪的早春景象与暮春的凋零,展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时光易逝的怅惘。
2. 分段赏析
上片逐层衔接而下:因摘青梅佐酒而观花,却见绿叶如云冉冉,轻曳,红花似雪纷纷飘零,沉冥静想间又隐约闻邻家歌妓唱词弄筝,勾起了他记忆深处的繁华旧梦:下片的感怀皆由上片饮酒、赏花、聆琴生发。上片“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孤山多梅,故有“摘青梅”之说,同时梅亦为隐士自喻之物。“青梅荐酒”,既言生活的清简,又别具风味,然“犹怯残寒”,又透出其心绪的不宁。“正柳腴花瘦,绿云冉冉,红雪霏霏。隔屋秦筝依约,谁品春词?”此数句状景如绘,色彩秾丽醉人,盈溢着尘世的欢愉与喧阗。“回首繁华梦,流水斜晖。”此二句写当前见闻,唤醒了词人深藏的繁华旧忆。下片“寄隐孤山之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菲。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此数句呈露词人性格中淡泊退隐的一面。“苔扉”融汇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及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意境,极言居所之幽寂与主人之清雅。“孤山”、“白鹤”显系比照隐居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林和靖而言,他是宋代隐士的典范,其事迹久成佳话。“怅年华,不禁搔首,又在涯,弹泪送春归。销魂远,千山啼祢,十里荼种。”此数句复又抒写心中之怅惘焦虑与伤春情愫。词人送春,更是在送别自身的青春与抱负,他终非真隐,清苦的生活、平淡的日常,常令其自觉在空掷韶华,并因人生夙愿未酬而心有不甘。这也正是其思想矛盾之处。
3. 作品点评
这首词既流露着孤高的文人情怀,又蕴含着对世俗生活的深切眷恋,更渗透着难以排遣的悲凉与无奈。三种情感层次相互交织,生动展现了南宋江湖词人矛盾复杂的精神世界。
# 玩词意,殆南宋遗民放浪泉石间者。
清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
# 在艺术上,全词婉约而深沉,十分动人。
不详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员朱立春《唐诗宋词》
上一篇:宋·王安国《清平乐·留春不住》
下一篇:宋·秦观《忆秦娥·蹄踏遍曲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