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不发蛰":春天的雷没有惊醒蛰伏的动物,
"秋雷不收声":秋天的雷不停下轰鸣声。
"向无一日雨":先前没有一天不下雨,
"今无一日晴":如今没有一天是晴天。
"昨夕玉女笑":昨晚仿佛看到电闪如玉女在笑,
"闪闪扬目睛":闪电闪烁像扬起眼睛。
"雷公与雨师":雷公和雨师,
"自取号令明":自己应该把发布的号令弄明确。
"舒惨由上天":人间的舒畅和凄惨由上天决定,
"诞妄推五行":用五行学说推断是荒诞虚妄的。
"日月不粒食":太阳和月亮不用谷物为食,
"安问下土耕":哪会过问人间土地的耕种。
"虽然屋瓦烂":虽然房屋的瓦片被(雨)打烂,
"还有地菌生":但还有地上的菌类生长出来。
"损彼以益此":损害那一方来增益这一方,
"谁能较人情":谁又能以人之常情去计较呢。
"尧时不无水":尧帝时代不是没有水患,
"用禹水乃平":任用大禹治水后水患才得以平定。
"黎民思尧仁":百姓怀念尧帝的仁德,
"往往见於羹":常常在饮食中都能体现思念。
"犹吾大君意":就像我们当今君主的心意,
"星火立水衡":迅速设立水衡官职。
"水衡虽努力":水衡官员虽然竭尽全力,
"岂将雷雨争":又怎能与雷雨的力量抗争。
宋代诗坛重要诗人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少时应进士不第。以叔父门荫入仕,历任州县属官。中年后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都官员外郎。梅尧臣在宋代诗坛具有很高的地位,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均有建树,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其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又与苏舜钦并称“苏梅”。他的诗歌注重政治内容,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淡。亦能文,其散文风格与诗相类。代表作品有《鲁山山行》《故原战》《襄城对雪》等。著有《宛陵先生文集》。
1. 分段赏析
“春雷不发蛰,秋雷不收声。向无一日雨,今无一日晴。”写春雷、秋雷的反常,以及由此带来的天气连日阴雨不晴,为后文议论做铺垫。“昨夕玉女笑,闪闪扬目睛。雷公与雨师,自取号令明。舒惨由上天,诞妄推五行。”借“玉女笑”等想象之景,批判以五行学说荒诞解释自然现象的行为,展现诗人对自然规律正确认知的追求。“日月不粒食,安问下土耕。虽然屋瓦烂,还有地菌生。损彼以益此,谁能较人情。”从自然现象延伸到自然与人事关系,表达对自然现象损益的感慨,体现世事的复杂与无奈。“尧时不无水,用禹水乃平。黎民思尧仁,往往见於羹。犹吾大君意,星火立水衡。水衡虽努力,岂将雷雨争。”借尧任用禹治水成功的典故,表达对统治者如尧般重视灾害治理、积极作为的期望。
上一篇:宋·颜师鲁《第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