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éng
kòu
gōng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蒨桃浏览量:3
qīng
shù
líng
měi
rén
yóu
xián
qīng
zhī
zhī
yíng
chuāng
xià
pāo
suō
zhī
chéng

译文

歌女清唱一首歌曲就可得到一束绫罗的酬答,但是她自己心中仍嫌报酬太少。不知在夜窗下织绫罗的女子,要操作多少次梭子才能织成这一束绫罗啊?

逐句剖析

"一曲清歌一束绫":歌女清唱一首歌曲就可得到一束绫罗的酬答,

# 绫:绫罗绸缎,泛指高级丝织品。,一束:一匹。,清歌:犹清唱,无音乐伴奏。

"美人犹自意嫌轻":但是她自己心中仍嫌报酬太少。

# 犹自:仍然、还是。,美人:歌女。

"不知织女萤窗下":不知在夜窗下织绫罗的女子,

# 萤窗:晋人车胤以囊盛萤,用萤火照书夜读,后以萤窗喻勤学苦读。此处用以形容织女夜里辛勤织绫。

"几度抛梭织得成":要操作多少次梭子才能织成这一束绫罗啊?

# 抛梭:手工织布,梭子在机上抛来抛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呈寇公二首(其一)》是宋代蒨桃创作的七言绝句。前二句借歌女恃宠索绫的骄奢之态,暗刺权贵阶层的挥霍无度;后二句转写织女寒夜捻丝、十指生茧的辛劳,以“一匹绫”为引,揭露民生血汗凝于锦绣的残酷真相。诗人借侍妾之身行谏诤之实,以“责奢”为幌,实则剑指寇准纵容奢靡、劳民伤财的失政之举,于温婉言辞间暗藏雷霆之怒。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蒨桃:宋代诗人,寇準妾。

蒨桃,宋人。寇準妾。準因会赠歌姬以束绫,蒨桃作诗云:「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寒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呈寇公二首(其一)》是宋代蒨桃所作,为组诗的其中一首。蒨桃这两首诗,创作缘起于寇准的一次奢华之举。诸多正史与野史均记载,寇准在历史上是一位刚正不阿、于国于民皆有功劳的朝臣,故而在民间广受赞誉。然而,他在生活方面却极为奢华铺张。《宋史》本传称其“少年富贵,性豪侈”。据《苕溪渔隐丛话》所述:“寇公从相府出镇北门时,有擅长唱歌之人来到庭院,寇公拿出金钟独自饮酒,让歌者演唱数首曲子,而后赠予歌者一束彩绸,歌者却并不满足。蒨桃在屋内暗中看到这一幕,当即创作两首诗呈给寇公。”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讽喻诗。全诗描写了宫廷歌女轻易获得君王恩宠厚赏、而民间织女终年辛劳却无人问津的强烈反差。诗人揭露了封建社会资源配置的荒诞逻辑,既鞭挞了权贵阶层赏罚失据的荒谬世相,又以悲悯情怀为底层劳动者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命运诘问。

2. 写作手法

对比:通过歌女“一曲清歌一束绫”的轻易得赏与织女“几度抛梭织得成”的艰辛劳作形成强烈反差,揭露阶级剥削的尖锐矛盾。设问:“不知织女萤窗下”以设问引出思考,答案隐含在“抛梭织得成”的具象描写中,引导读者自行体认劳动价值与分配不公的关联。象征:“绫”象征权贵的奢靡享乐,“梭”象征底层劳动者的血汗,通过具体物象折射社会现实。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将笔触聚焦于一位歌女身上。她不过以一曲清歌为技艺,便轻而易举地从寇准处获得束绫赏赐,却仍面露嫌薄之色。蒨桃对歌女的描写不过寥寥数笔,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寇准生活里那层奢靡无度的华丽外衣,将其豪奢无度、滥施重赏的做派暴露无遗。需知,蒨桃此处并非有意对歌女苛责批判,她用的是“隔山打牛”的巧劲,看似笔锋落在歌女身上,实则每一记都重重敲在寇准骄奢的作风之上。后两句“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笔锋陡转,将镜头对准了深闺中的织女。蒨桃抛出一个设问,却并不急于给出答案,可那答案早已在字里行间呼之欲出——织女们日夜辛劳,在织机前耗尽心血,每一寸绫罗都浸透着她们的汗水与疲惫。这般鲜明的对比,恰似一道闪电,照亮了蒨桃心中那杆公平的秤。她心中愤懑难平,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以诗为剑,直刺这不合理的社会弊病,字里行间满是对织女艰辛劳作的深切同情。

4. 作品点评

全诗用词直白坦荡,爱憎态度一目了然,立场倾向鲜明笃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逍遥乐》

下一篇:宋·陈杰《明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