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shàng

朝代:唐作者:顾况浏览量:1
jiāng
qīng
bái
niǎo
xié
dàng
jiǎng
juàn
píng
huā
tīng
chàng
líng
wǎn
huí
táng
yuè
zhào
shā

译文

江水清澈,白鸟斜飞掠过水面,荡起船桨,不经意间勾住了蘋花。暮色里,传来采菱的歌声悠悠,曲折的池塘边,月光静静照着沙滩。

逐句剖析

"江清白鸟斜":江水清澈,白鸟斜飞掠过水面,

"荡桨罥蘋花":荡起船桨,不经意间勾住了蘋花。

# 罥:挂。

"听唱菱歌晚":暮色里,传来采菱的歌声悠悠,

"回塘月照沙":曲折的池塘边,月光静静照着沙滩。

# 回塘:曲折的堤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上》是唐代诗人顾况创作的五言绝句。此诗首句“江清白鸟斜”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江面的明净与白鸟斜飞的灵动;次句“荡桨罥蘋花”通过“荡桨”的动作与“罥蘋花”的细节,展现水乡生活的悠然;第三句“听唱菱歌晚”从听觉切入,以晚风中的菱歌增添生活气息;末句“回塘月照沙”以月光照耀回塘沙滩的静谧画面收束。全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江上傍晚白鸟翻飞、桨荡蘋花、菱歌轻唱、月照沙滩的景象,展现了水乡生活的宁静闲适与自然景色的清幽秀美,风格明快简洁,意境空灵悠远,富有田园诗的抒情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顾况(727?~806?),唐代诗人。字逋翁,又号悲翁,祖籍云阳(今江苏丹阳),迁家海盐(今属浙江)衡山。早年曾读书山林。至德进士及第,曾官著作佐郎,因嘲诮权贵,被贬饶州司户参军。后隐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顾况的诗,题材广泛,注意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形式多样,尤长于歌行。其诗风不拘一格,语言平易,不避俚俗。代表作品有《露青竹杖歌》《李供奉弹箜篌歌》。著有《华阳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江清白鸟斜”是对江面远景的勾勒。“江清”二字奠定画面基调,突出江水的澄明纯净;“白鸟斜”以灵动的意象打破静态,白鸟的斜飞姿态与清平的江面形成动静对比,简洁的笔触中既见自然生机,又暗含视角的延伸,从近处的江水望向天际的飞鸟,空间层次隐约可见。“荡桨罥蘋花”转向近景的动态描写。“荡桨”是人的动作,点明画面中的主体活动;“罥蘋花”则写船桨不经意间勾住水中蘋花,“罥”字尤妙,既写实,又赋予动作以诗意,仿佛划船者在与自然嬉戏。此句以细微细节展现水乡生活的悠然,桨动花摇之间,人与景的和谐跃然纸上。“听唱菱歌晚”从视觉转向听觉。“菱歌”即采菱女的歌声,点明地域特色与劳作场景;“晚”字既交代时间,又为歌声增添了几分悠扬的韵味。歌声打破江面寂静,却非喧闹,而是融入黄昏的宁静中,形成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沉浸,画面中遂有了人情的温度。“回塘月照沙”以静谧之景收束全篇。“回塘”指曲折的池塘,暗示江景的幽僻;“月照沙”则在暮色中引入新的光源,月光铺洒在沙滩上,清冷的银辉与前句的歌声形成感官对照,一闹一静,一暖一冷,却共同构筑出和谐的意境。末句虽未直接写人,却让人想见歌罢人归、塘静沙明的余韵,留白处尽显唐诗的空灵之美。全诗四句分写视觉、动作、听觉、光影,以极简笔墨绘就江上黄昏的立体画卷,于清新自然中见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细腻体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下一篇:唐·元稹《雪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