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ào
wáng
sān
shǒu
sān

朝代:宋作者:梅尧臣浏览量:3
cóng
lái
yǒu
xiū
duǎn
gǎn
wèn
cāng
tiān
jiàn
jìn
rén
jiān
měi
qiě
xián
lìng
zhě
shòu
寿
jiǎ
nián
rěn
lián
chéng
bǎo
chén
mái
xiàng
jiǔ
quán

译文

人生寿命不齐本属自然,哪里还敢质问苍天。见过无数人间女子,没有谁比我妻美丽贤惠。如此让愚者寿贤者夭,为什么贤者不能延年。不忍心我这连城宝,就这样沉埋在九泉之下。

逐句剖析

"从来有修短":人生寿命不齐本属自然,

# 修短:寿命的长短。修:长。

"岂敢问苍天":哪里还敢质问苍天。

"见尽人间妇":见过无数人间女子,

"无如美且贤":没有谁比我妻美丽贤惠。

"譬令愚者寿":如此让愚者寿贤者夭,

# 愚者:谦称自己。,譬:假如。

"何不假其年":为什么贤者不能延年。

# 假:挪借。

"忍此连城宝":不忍心我这连城宝,

# 连城宝:价值连城的宝物,指爱妻谢氏。

"沉埋向九泉":就这样沉埋在九泉之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悼亡三首(其三)》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组诗的第三首。此诗围绕对亡妻的沉痛悼念展开,以质朴的语言抒发了深沉的情感。首联展现出对妻子离世难以释怀的悲哀,凸显其对妻子爱情的专注深沉。颔联诗人将妻子赞誉为世间最美且贤德之人,通过这种极致夸赞,进一步加深对妻子死亡的痛惜。颈联以愿牺牲自己挽回爱妻生命的反问,强化呼天告地般的悲痛。尾联将诗人对亡妻的痛惜之情推向了顶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诗坛重要诗人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少时应进士不第。以叔父门荫入仕,历任州县属官。中年后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都官员外郎。梅尧臣在宋代诗坛具有很高的地位,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均有建树,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其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又与苏舜钦并称“苏梅”。他的诗歌注重政治内容,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淡。亦能文,其散文风格与诗相类。代表作品有《鲁山山行》《故原战》《襄城对雪》等。著有《宛陵先生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悼亡三首(其三)》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梅尧臣偕同妻子谢氏,乘船自外地返回汴京。当行至七月七日,船只抵达高邮三沟时,谢氏不幸在舟中离世。这三首诗,便是梅尧臣于同年为深切悼念亡妻谢氏而创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忍此连城宝,沉埋向九泉”,把妻子比作价值连城的宝物,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妻子在诗人心中的珍贵,以及对妻子离世的痛心。夸张:“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诗人称见过世间所有女子,没有谁比得上自己妻子美丽且贤德。“见尽人间妇”在现实中绝无可能,通过这种夸张,强烈突出妻子“美且贤”的特质,极致地表达对妻子的赞美与深情。

2. 分段赏析

首联诗以生死自有定数,人岂敢质问上天开篇,瞬间营造出一种无可奈何、悲痛至极的氛围,仿佛能让读者真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痛彻肺腑的哀伤,起笔不凡,先声夺人。颔联诗人巧用“见尽”与“无如”对仗,鲜明地表明在自己心中,亡妻的美好与贤德举世无双,世间再无女子可与之媲美。颈联诗人发出愿将自身在世时光分给妻子,渴望与她多共度几年的心声。这一想法虽违背常理,却饱含深情,正所谓“反常合道”,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诗人对妻子真挚深厚的情感,以及想要与妻子生死与共的强烈愿望。尾联诗人以“连城宝”来比喻妻子,“忍此连城宝,沉埋向九泉”,意味着只能忍痛接受妻子如价值连城的珍宝般深埋九泉之下的残酷现实。如此结尾,措辞沉重,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哀伤与深深的思索,余音袅袅,沉痛之情久久难以消散。

3. 作品点评

整首诗作情感如澎湃浪潮般肆意奔涌,于奔放豪迈之中,又蕴含着沉郁凝重的情愫。其笔墨挥洒自如,纵横捭阖,展现出广阔的意境与宏大的气势;然而在这大开大合之间,却又不乏细腻入微的柔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1)古诗写夫妇之情而工者尤少。盖梅人品高,感情真,与那些熏心富贵者固不相同。(2)其一与放翁之“此身行作稽山土”,皆从《毛诗》来。(3)其二末韵即“荀奉情神伤”之意。(4)其三情之所钟,不免质言。虽过,当无伤也。

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

# 潘岳《悼亡》,最为著名,但其中除“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等数语外,无沉痛语。元稹《遣悲怀》,写“贫贱夫妻百事哀”,颇能动人;但“俸钱百万”、“营奠营斋”却是官僚口吻。只有梅尧臣此诗,最真挚、最纯洁,当为千古第一。

近代李元强《宋诗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兼《莎鸡》

下一篇:宋·王柏《催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