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天半起笙歌":在高高耸立直入云天的玉楼中,
# 笙歌:泛指乐声和歌声。笙,管形乐器。,天半:极言楼之高。,玉楼:装饰精美的高楼,或谓被月光普照的高楼。这里指帝王居住的华丽楼阁。
"风送宫嫔笑语和":响起了阵阵笙歌和随风飘来宫嫔的笑语声。
# 和:宫嫔的欢笑声与笙歌声融汇成一片。,宫嫔:唐制,皇后以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四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九嫔。这里泛指宫中妃嫔。嫔:一作人。
"月殿影开闻夜漏":月宫的影子慢慢地转移着,只听到夜漏单调的滴答声,原来已经是深夜了,
# 漏:指计时漏壶滴水声。,月殿影开:一作月影殿开。月殿:即月宫,传说月中有广寒宫,嫦娥所居。
"水精帘卷近银河":水晶帘卷起来,似乎更加地靠近银河了。
# 银河:一作秋河。,近:靠近。,水精帘:即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中唐诗人
顾况(727?~806?),唐代诗人。字逋翁,又号悲翁,祖籍云阳(今江苏丹阳),迁家海盐(今属浙江)衡山。早年曾读书山林。至德进士及第,曾官著作佐郎,因嘲诮权贵,被贬饶州司户参军。后隐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顾况的诗,题材广泛,注意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形式多样,尤长于歌行。其诗风不拘一格,语言平易,不避俚俗。代表作品有《露青竹杖歌》《李供奉弹箜篌歌》。著有《华阳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宫怨题材诗。全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巧妙运用,描绘了宫廷中得宠与失宠宫女的命运反差,深刻表达了失宠宫女的孤寂哀怨之情,并暗含对宫廷奢靡生活的批判。
2. 写作手法
对比:前两句描绘受宠者的欢乐场景“玉楼笙歌、宫嫔笑语”,后两句刻画失宠者的孤寂处境“夜漏滴答、秋河冷寂”,通过“热闹”与“冷清”的鲜明对照,暗寓人物命运的悬殊,怨情自显。夸张:“玉楼天半起笙歌”以夸张手法写玉楼“高入云天”,既突出建筑的奢华,更折射失宠者的心理距离——将玉楼视为遥不可及的权力象征,暗示其被隔绝于恩宠之外的失落感。反衬:以乐景衬哀情,“风送宫嫔笑语和”不直接写失宠者的哀怨,而是通过远处飘来的欢声笑语,侧面烘托其孤独处境。欢乐之声越清晰,越显自身的冷清。动静结合:“月殿影开闻夜漏”中,“夜漏”的滴答声是画面中唯一的动态元素,以细微的声响衬托环境的寂静,凸显失宠者深夜无眠、孤寂难耐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首句“玉楼天半起笙歌”以夸张之笔造势,楼高接天的艺术化书写,既绘出宫殿的壮丽巍峨,更暗藏失宠者的心理视像——那直入云霄的楼阁,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阻隔,更象征着恩宠世界的遥不可及。当笙歌之声自云端流淌而下,想象中盛会的欢乐图景,在失宠者耳中化作无形的刺痛,将其被隔绝的悲凉处境悄然凸显。次句“风送宫嫔笑语和”以听觉描写拓展空间维度,即便玉楼高耸入云,欢声笑语仍能穿透夜色,足见宴饮者的酣畅尽兴。这拂面而来的声浪,如同一把无形的标尺,丈量着受宠与失宠的距离:热闹是他人的盛宴,孤寂是自己的宿命,在声音的传递中,两种境遇的反差被悄然放大,失宠者的凄凉心境不言自明。后两句转入冷宫的寂静时空,“月殿影开闻夜漏”以光影与声响的交织营造寂寥氛围。当月光在殿角投下移动的阴影,夜漏的滴答声便成为唯一的时间刻度,这单调的声响非但未能打破寂静,反而将冷宫的空旷与清冷衬托得更为鲜明。漏声每响一声,便是对失宠者孤寂时光的一次丈量,在这漫长的深夜里,欢乐属于远处的玉楼,而自己只能与漏声相伴。末句“水晶帘卷近秋河”以动作描写收束画面,当失宠者卷起水晶帘,眼前是横亘秋夜的银河,牛郎织女的传说在此时化作命运的隐喻——连天上的星辰都被银河阻隔,何况人间的深宫女子?这一句将视角从室内转向室外,从近处的漏声延伸到遥远的星河,在空间的拓展中,个人的幽怨被融入宇宙的苍凉,更显深沉绵长。
4. 作品点评
全诗风格含蓄委婉,意旨暗藏而不直露,以欢乐之景与冷寂之境的对照为笔,将玉楼中笙歌笑语的喧闹与幽宫深锁的孤凄冷落并置,于这种鲜明的反差之中,从侧面勾勒出失宠者内心的痛楚与凄凉。
# 前二句可欣可羡,后两句但写景而情具妙备。引明代徐用吾:只用一“秋”字,便含多少言外意。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明代吴山民
# 宫词多作怨望,此独不然,当是逋翁特地出脱处。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
# 此亦追忆华清旧事
清乔亿《大历诗略》
# 在宫词中,此首恰当行。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此诗不言怨情,而怨情显露言外。若无心人,安得于夜深时犹在此间一一闻之,悉而见之明耶?
清孙洙《唐诗三百首》
# 首二句言笑语笙歌。传从空际,当是咏骊山宫殿,故远处皆闻之。后二句但言风传玉漏,帘卷银河,而《霓裳》歌舞,自在清虚想象之中。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上一篇:唐·张祜《宫词二首》
下一篇:唐·王维《出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