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茅草乱蓬蓬":一团茅草又乱又松,
# 乱蓬蓬:杂乱蓬松。,茅草:即“白茅”,各种可用于或适于盖茅屋屋顶的常见高杆粗禾草的泛称。
"蓦地烧天蓦地空":一下子烧得很旺,一下子又熄灭成空。
# 蓦地:出乎意料地;突然。王玉峰《焚香记·辨非》:“怕有奸人蓦地生恶意,乘机就里施毒计。”
"争似满炉煨榾柮":怎么比得上满炉里煨烧樝拙,
# 榾柮:树根。,煨:用微火慢慢地加热烘干烤熟。,争似:怎似。
"慢腾腾地热烘烘":火苗慢腾腾,满屋暖烘烘。
# 热:一作暖。,慢腾腾地:缓慢地。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题壁》是一首宋代七言绝句,属于题壁诗题材。全诗以通俗质朴的语言,描绘中空蓬乱的茅草与坚实樝拙燃烧时的不同状态,前者燃烧时风风火火却无所作为,后者不慌不忙、扎实释放热量使人受益。作者借物喻人,将茅草比作势焰熏天却易转瞬成空的权贵,樝拙喻指安贫乐道、不求闻达之人,通过鲜明对比,揭示出浮华虚荣难以长久,踏实本真方能行远的人生哲理,劝谕世人摒弃虚空,追求扎实,展现出朴拙而深远的意蕴。
2. 写作手法
对比:文中详细阐述了诗中茅草与树根燃烧状态的对比,如“蓦地烧天”的轰轰烈烈与“漫腾腾地”的不动声色,“蓦地空”的虚空无果与“暖烘烘”的实在温暖;还有茅草燃烧前后“蓦地烧天”与“蓦地空”的时间反差对比。通过这些对比,凸显两种行事风格的差异,有力地展现诗歌劝诫世人踏实立身的主旨。比喻:“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以烧火为喻,用茅草和榾柮燃烧的不同状态,比喻日常生活中两种不同的人,一种华而不实、好大喜功,另一种扎扎实实、默默求实效,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的劝谕之意。
3. 分段赏析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两句描绘了茅草的外在形态与瞬间变化。“一团茅草乱蓬蓬”,直白地勾勒出茅草杂乱无章、蓬松散乱的样子,用朴素的语言营造出一种荒芜、随意的初始状态。“蓦地烧天蓦地空”,两个“蓦地”形成强烈的节奏冲击,生动地展现出茅草突然燃起大火,火势迅猛,瞬间便燃烧殆尽化为虚空的过程。这里通过对茅草骤燃骤灭的刻画,暗示世间那些看似轰轰烈烈却短暂易逝的事物,为后文的对比做铺垫。“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两句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争似”即“怎似”,以反问的语气引出对“满炉煨榾柮”这种状态的推崇。“满炉煨榾柮”描绘出炉中堆满木柴慢慢燃烧的情景,“煨”字体现出燃烧的缓慢与持久。“漫腾腾地暖烘烘”,“漫腾腾”形容热气缓缓升腾的样子,“暖烘烘”则直接点明温暖的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温暖持久、稳定和缓的状态。这两句借木柴慢燃产生持久温暖的意象,象征着平淡却恒久、踏实且深厚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与前文茅草的短暂辉煌形成对比,传达出作者对这种踏实生活的认可与追求。
4. 作品点评
该诗虽采用俚俗的语言风格,却通过以物喻理的手法实现批判现实与哲理思辨的双重表达,堪称理学思想影响下宋代哲理诗的典型代表。
# 这首题壁诗,作者从烧茅草和坚实的木头,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及效果,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华而不实,只追求表面的一时虚浮,就会像烧乱茅草一样,转瞬间便没有了,只有脚踏实地,讲求实际,锲而不舍地工作才能达到目的,这就像在炉里烧老木头根那样,由于质坚耐烧,便可以不断地发出热量,给人带来温暖。
现代历史学家罗尔纲
下一篇:宋·毛滂《束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