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朝代:宋作者:周端臣浏览量:3
tiān
chū
guò
qíng
yǒu
jiàn
chūn
shuǐ
bàn
qīn
xiǎo
yún
duō
ài
shān
jiǔ
fán
cūn
diàn
nuǎn
shī
jiù
tíng
shān
fēng
jìng
niǎo
chuí
yáng
shù
shù
xián

译文

湖面与天空刚刚经历了一场雨,天晴的迹象若有若无。春天的湖水漫涨,有一半淹没了道路,清晨的云朵大多缭绕在山间,似在阻碍山峦。我感到酒意稍浓,于是到村店中暖和身子,在野外的亭子上完成诗作后,细细删改。风停了,听不到鸟儿啼叫,一棵棵垂杨安静地伫立着。

逐句剖析

"湖天初过雨":湖面与天空刚刚经历了一场雨,

"晴意有无间":天晴的迹象若有若无。

"春水半侵路":春天的湖水漫涨,有一半淹没了道路,

"晓云多碍山":清晨的云朵大多缭绕在山间,似在阻碍山峦。

"酒烦村店暖":我感到酒意稍浓,于是到村店中暖和身子,

"诗就野亭删":在野外的亭子上完成诗作后,细细删改。

"风静无啼鸟":风停了,听不到鸟儿啼叫,

"垂杨树树闲":一棵棵垂杨安静地伫立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湖天》乃南宋诗人周端臣所撰的一首五言律诗,全篇共八句,仅四十字。诗里借“湖天初过雨”“春水半侵路”等意象,勾勒出雨后湖光山色那如梦似幻的朦胧之美。而“酒烦村店暖”“诗就野亭删”两句,则呈现出诗人于村店饮酒、在野亭赋诗的悠然心境。该作品遣词精当凝练,所绘画面鲜活生动,颇具宋代山水田园诗的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周端臣(?~?),宋代词人。字彦良,号葵窗,建业(今江苏南京)人。绍熙三年寓居临安,后出仕,曾任御前应制。其善诗词,能自制曲。其词作今存九首,内容多为伤春、怨别,其中有四首“西湖”词。《诗家鼎脔》及《宋诗纪事》收其诗9首。周泳先《唐宋金元词钩沉》辑有《葵窗词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诞生于南宋,确切年份已不可考。周端臣凭借细腻笔触,敏锐捕捉雨后湖天景色瞬息间的微妙变化,巧妙融入自身饮酒赋诗时的闲适心境,实现了自然风光与文人雅趣的自然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中描绘了雨后湖天的景色,体现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饮酒赋诗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闲适惬意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喜爱与享受。

2. 写作手法

环境描写:“风静无啼鸟,垂杨树树闲”刻画了风停后,没有啼鸟之声,一棵棵垂杨静静地立着的场景,以静景描绘出宁静的环境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自然之美。拟人:“晓云多碍山”中,“碍”通常是人的一种行为动作,意思是妨碍、阻碍。在这里,诗人将“晓云”赋予了人的特性,仿佛晓云有意识地去“碍山”,使得原本静态的云和山之间产生了互动。

3. 分段赏析

首联“湖天初过雨,晴意有无间”,描绘出雨后湖天的微妙状态。刚下过雨,天晴的迹象若有若无,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奠定了全诗清新自然的基调。颔联“春水半侵路,晓云多碍山”,对仗工整。春水上涨,快要淹没道路,写出春雨后湖水的丰盈;清晨的云朵大多缭绕在山间,仿佛阻碍了山的视线,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湖光山色图,将雨后湖边的独特景致描绘得细致入微。颈联“酒烦村店暖,诗就野亭删”,由景及人。诗人在村店中请店家温酒,体现出一种闲适之感;在野亭中写成诗后进行删改,表现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认真态度,也增添了几分文人雅趣。尾联“风静无啼鸟,垂杨树树闲”,描绘出风停鸟静,棵棵垂杨闲适安静的画面。以动衬静,风停鸟不啼,愈发凸显环境的静谧,垂杨的“闲”实则是诗人心境的映射,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悠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年衰人老》

下一篇:宋·舒岳祥《绿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