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ì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汪藻浏览量:3
yàn
zi
jiāng
chú
xià
shēn
绿
huái
tíng
yuàn
duō
yīn
西
chuāng
rén
jiàn
zhǎn
jìn
jiāo
shù
chǐ
xīn

译文

雌燕带着小燕齐飞,喃喃细语,才知夏已深,庭院里几棵槐树,越来越浓密。一场夏雨过后,西窗外芭蕉的叶片悄然舒展,转眼间已生长出数尺长的新叶,却无人察觉这悄然的变化。

逐句剖析

"燕子将雏语夏深":雌燕带着小燕齐飞,喃喃细语,才知夏已深,

# 将:携,带。

"绿槐庭院不多阴":庭院里几棵槐树,越来越浓密。

"西窗一雨无人见":一场夏雨过后,西窗外芭蕉的叶片悄然舒展,

"展尽芭蕉数尺心":转眼间已生长出数尺长的新叶,却无人察觉这悄然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即事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汪藻的作品,这首七言绝句以细腻笔触描绘夏日景致,蕴含生活哲理。诗的首句“燕子将雏语夏深”点明深夏时节,以燕子呢喃之音,勾勒出幽静氛围;次句“绿槐庭院不多阴”点明地点,槐树绿荫赋予画面色彩。后两句“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视角转换,借无人关注的夏雨,展现雨后芭蕉舒展生长的蓬勃生机。通过对寻常夏日景象的刻画,既展现自然之美,也暗含于平凡生活中发现希望与生机的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文学家,“南渡三词人”之一

汪藻(1079~1154),宋代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宋徽宗时,与胡伸俱有文名,时有“江左二宝,胡伸汪藻”之称。崇宁进士,南宋时官至显谟阁大学士、左大中大夫。汪藻曾执掌制诰,工四六文,其文深醇雅健,用事贴切,对仗工稳,《元祐太后告天下手书》一文,被尊为“宋代四六文第一”。其诗初学江西派,后学苏轼,诗歌具有现实感与时代感,清新疏朗,意气高旷。其词作清丽俊爽,蕴藉悠远。后人将汪藻与李邴、楼钥并称为“南渡三词人”。代表作品有《春日》《小重山》《点绛唇》等。著有《浮溪集》《后集》《靖康要录》。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即事二首(其一)》是一首宋代七言绝句,属于写景抒情题材。全诗先绘深夏景物,再写夏雨,在场景转换间形成断续交织的流动感,寄寓着自然万物自在生长的哲理,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

2. 分段赏析

“燕子将雏语夏深”一句点明时节,描绘盛夏景象。一个“将”字生动地展现出燕子哺育雏鸟、引领其试飞的温馨画面;“语”字赋予燕子以人的行为,仿佛它们在欢快交谈,增添了画面的灵动气息。通过燕子的活动,以声衬静,侧面烘托出庭院的幽静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盛夏时节万物蓬勃生长的状态。“绿槐庭院不多阴”一句交代地点,描绘庭院中的槐树。“绿槐”点明槐树的颜色,展现出盛夏槐树的葱郁生机;“不多阴”说明此时槐树的枝叶尚未完全茂密到能形成大片浓荫,进一步强调了盛夏时节树木生长的阶段性特点。此句以视觉描写为主,与上句的听觉描写相互呼应,声色结合,让庭院的环境更加立体鲜明。“西窗一雨无人见”一句转换场景,聚焦于一场无人关注的夏雨。“一雨”简洁地交代了下雨这一事件,“无人见”则突出了这场雨的悄无声息,营造出一种静谧、孤寂的氛围,为后文芭蕉的生长做铺垫,也暗含着生活中许多美好事物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展尽芭蕉数尺心”一句承接上句,描绘雨后芭蕉的生长状态。“展尽”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芭蕉在夏雨滋润后尽情舒展、快速生长的姿态;“数尺心”将芭蕉的叶片比作心,赋予其情感与生命力,仿佛芭蕉在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活力与生机。此句不仅展现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还蕴含着即使在无人关注的角落,生命依然能蓬勃生长、绽放光彩的哲理,给人以希望与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余年二十时尝作菊枕诗颇传于人今秋偶复采菊凄然有感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文天祥《黄金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