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山前春草香":在山前悠闲地散步,空气中弥漫着春天青草的香气。
"朱阑绿水绕吟廊":红色的栏杆和碧绿的流水环绕着供人吟诗作对的走廊。
# 朱阑:朱红色的围栏。
"花枝惊堕绣衣裳":一阵风吹过,花枝轻轻摇曳,花瓣竟然惊落在了我绣花的衣裳上。
"或定或摇江上柳":江上的柳树随风摆动,时而静止,
"为鸾为凤月中篁":时而摇曳,就像是月中的鸾鸟和凤凰,又像是那风中轻轻摇曳的竹子。
# 篁:竹林,泛指竹子。
"为谁掩抑锁芸窗":这一切美好的景色,究竟是为了谁在遮掩、压抑,以至于我紧锁着书房的窗户,沉浸在思绪之中呢。
# 芸窗:书斋。书的别称为“芸编”,因古人藏书多用芸香驱蠹虫,故名之。,掩抑:声音低沉。
南宋词人
张淑芳(?~?),南宋词人。西湖樵家女子。宋理宗选宫嫔时,因为容貌美丽,被宰相贾似道藏了起来,纳为妾室,贾似道对她极为宠爱。淑芳知贾似道必败,提前在五云山下的九溪坞建造了一处住所。贾似道南迁日,她削发为尼,隐居避世。其善小词,今存词3首,以秋日离愁、女子孤寂为主题,语言婉约凄美。其为《更漏子·秋》《满路花·冬》《浣溪沙·散步山前春草香》。
1. 写作手法
拟人:“花枝惊堕绣衣裳”,赋予花枝以人的“惊”态,生动地描绘出花枝仿佛因受惊动而坠落于词人绣衣之上的画面,使景物带有灵动的情感,增强了词句的感染力与画面感,营造出优美且富有情趣的意境。融情于景:“散步山前春草香。朱阑绿水绕吟廊”,词人描写在山前散步,春草散发香气,朱阑绿水环绕吟廊之景,将自己对春日美景的喜爱与漫步时的悠然心境融入其中,让读者能从这些景物描写中感受到其内心的惬意与闲适。
2. 分段赏析
“散步山前春草香。朱阑绿水绕吟廊。花枝惊堕绣衣裳”,起笔“散步山前春草香”,短短数字,便将一幅春日漫步图缓缓铺展。点明时间为春天,地点在山前,词人悠然出行。“春草香”这一表述,敏锐地捕捉到春天特有的气息,“香”字巧妙唤起读者嗅觉感知,让清新、蓬勃的春之韵味扑面而来,瞬间奠定了全词明快而充满生机的基调。紧接着“朱阑绿水绕吟廊”,视角从嗅觉切换至视觉。朱红色的栏杆鲜艳夺目,碧绿的流水潺潺环绕,“朱阑”与“绿水”形成鲜明而和谐的色彩对比,极具视觉冲击力。“绕”字灵动鲜活,赋予流水以动态之感,仿佛那绿水正欢快地围绕着吟廊流转,勾勒出一处精致、清幽且充满诗意的环境,暗示着这是一个适宜文人墨客吟诗弄墨、抒发情思的地方。“花枝惊堕绣衣裳”堪称神来之笔。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一个“惊”字,赋予花枝以人的情感与反应,仿佛花枝是被词人的出现所惊扰,故而纷纷坠落。这种巧妙的拟人化处理,让画面瞬间生动活泼起来,充满了灵动的意趣。花瓣飘落,轻轻坠于词人的绣衣之上,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与诗意,更营造出一种人与花、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美好的互动氛围,含蓄地流露出词人漫步时不经意间收获的惊喜与惬意,同时也在不经意间撩动了词人内心深处那根敏感的情思之弦。“或定或摇江上柳,为鸾为凤月中篁。为谁掩抑锁芸窗”,“或定或摇江上柳”,将目光投向江上的柳树。柳树在春风吹拂下,呈现出“或定或摇”的姿态。这种不确定性的描写,细腻地展现了自然万物在春风中的生动变化。“定”时,柳树仿佛在沉思,安静地伫立江边;“摇”时,则似在欢快起舞,与春风嬉戏。这一描写不仅精准地捕捉到柳树在风中的真实状态,更巧妙地借柳树姿态的变化,暗示词人内心情绪的起伏不定,如同这江上柳一般,时而平静,时而泛起波澜。“为鸾为凤月中篁”,词人将视角转向月下的竹子。运用比喻手法,把月光笼罩下的竹子比作鸾凤。在传统文化中,鸾凤是高贵、祥瑞的象征,竹子本就有高洁的寓意,二者相融合,使得竹子在月色的映衬下,更显超凡脱俗、灵动飘逸。月光洒下,竹子的影子在地上摇曳,仿佛真的是鸾凤在翩翩起舞,营造出一种清幽、神秘且充满诗意的氛围。这一描写,既是词人对眼前美好景物的生动刻画,更是其内心对美好、高洁境界向往的投射,同时也进一步烘托出词人内心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为谁掩抑锁芸窗”,笔锋陡然一转,从对外部景物的描写转向内心世界的探寻。“掩抑”一词,生动地描绘出一种压抑、含蓄、欲说还休的状态,仿佛词人心中有诸多难以言说的心事。“锁芸窗”这一动作,营造出一种封闭、孤寂的氛围,将词人困于一方小小的空间之内。词人在此自问“为谁”,看似迷茫,实则深刻地揭示出其内心深处的孤寂、惆怅与对情感归宿的深切渴望。这一句将全词情感推向高潮,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让人不禁为词人的境遇与情思而心生感慨,留下无尽的遐想与思索空间。
3. 作品点评
《浣溪沙·散步山前春草香》风格虽不似其他词作那般凄恻哀怨,但仍走伤感路线。词人借春草、流水等意象融情于景,传递出内心隐约波动的情绪。“花飞惊坠绣衣裳”一句,拟人手法生动,想象力丰富,意境优美,是词中的亮点。
上一篇:宋·向滈《减字木兰花·多情被恼》
下一篇:宋·苏轼《浣溪沙·明日酒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