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襟湿未干":衣服还湿着没干,
# 罗襟:罗襦的前襟。
"又是凄凉雪":又下了场凄冷的雪。
"欲睡难成寐、":想睡却睡不着、
"音书绝":也没收到信。
# 音书:音讯,书信。
"窗前竹叶":窗户前的竹叶,
"凛凛狂风折":在凛冽的狂风中被折断。
"寒衣弱不胜":薄衣服挡不住寒冷,
# 不胜:禁不起。
"有甚遥肠":怀着深深的思念之情,
# 遥肠:思念遥远行人痛苦而断之肠。,甚:何,什么。
"望到春来时节":盼着春天快点来。
"孤灯独照":一盏孤灯独自照着,
"字字吟成血":每个字都像是用血泪吟成。
"仅梅花知苦、":只有梅花懂得我的愁苦、
"香来接":用香气来迎接我。
"离愁万种":离别的愁绪有千万种,
"提起心头切":一提起就心里痛切。
"比霜风更烈":比那霜风还要浓烈。
"瘦似枯枝":身体消瘦得像干枯的树枝,
# 枯枝:干枯的树枝。
"待何人与分说":等待着哪个人来与我倾诉。
# 分说:说明,辩解。
南宋词人
张淑芳(?~?),南宋词人。西湖樵家女子。宋理宗选宫嫔时,因为容貌美丽,被宰相贾似道藏了起来,纳为妾室,贾似道对她极为宠爱。淑芳知贾似道必败,提前在五云山下的九溪坞建造了一处住所。贾似道南迁日,她削发为尼,隐居避世。其善小词,今存词3首,以秋日离愁、女子孤寂为主题,语言婉约凄美。其为《更漏子·秋》《满路花·冬》《浣溪沙·散步山前春草香》。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词,描绘了在冬日凄凉雪景的背景下,一位女子罗襟泪湿未干,又逢漫天飞雪的场景。词中营造出一种极度孤寂、凄凉的氛围,借寒冷的意象,表达了女子因与外界失联、友人音信断绝而生发的孤寂离愁,深刻展现出她在漫长冬夜中无人倾诉、孤独飘零的哀怨与痛苦之情。
2. 写作手法
夸张:“字字吟成血”这句,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极度的悲苦与哀愁。在孤灯独照的情境下,心中的离愁别绪、生活的凄凉困苦无处倾诉,只能诉诸笔端。每一个字都凝聚着她如泣血般的伤痛,夸张得展示了满心悲戚。
3. 分段赏析
上阕“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词人以衣襟未干的泪痕与纷至沓来的凄凉雨雪起笔,营造出悲伤压抑的氛围。“欲睡难成寐、音书绝”,直白道出内心烦乱,失眠背后是与外界失联、友人音信全无的痛苦,此般情感极易引发读者共鸣。“窗前竹叶,凛凛狂风折”,窗外寒风折竹,既写冬景之严酷,更以物衬人,暗示词人在困境中的脆弱与无助。“寒衣弱不胜,有甚遥肠,望到春来时节”,青灯微光,衬出环境孤寂,而填词人手冷,实则心冷,情景交融,将孤独凄凉渲染至极。下阕“孤灯独照,字字吟成血”,化用李煜词句,直抒胸臆,表明愁绪之深。以心比西风,强化归家心切的情感。生动描绘出词人在漫长冬夜中孤独无依的形象。唯有那一缕缕袭来的暗香,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又给予了她精神上无比的慰藉。此时,也只有梅花最为懂她了,总是与之相依为命,“梅花知苦、香来接”,词人赋予梅花人性,借梅花慰藉,凸显其孤独中对理解与陪伴的渴望,此句语言精妙,灵动深刻。“又是凄凉雪”,一语双关,表面写雪之凄凉,实则叹自身境遇悲惨。“离愁万种,提起心头切”以平淡之语,表深沉心境。结句“瘦似枯枝,待何人与分说”与柳永“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境相似,将无人倾诉的孤寂推向高潮,引发读者对词人哀婉凄苦神情的联想,触动心灵,产生共鸣。
4. 作品点评
当一遍又一遍地品读她这阕《满路花》时,一种浓郁的人世寂寞飘零之感,如潮水般,直直地漫入内心深处。此时此刻,韩愈所言“其言有感触,使我复凄酸”的情境,大抵也莫过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