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mén
rén
ōu
yáng
xiù
cái
yóu
jiāng
西

朝代:宋作者:梅尧臣浏览量:2
xīn
méng
chūn
fēng
dòng
yòu
suí
luò
huā
fēi
zuò
西
jiāng
mèng
jiā
tóng
ān
jiǔ
liú
fèng
fèng
cháo
zài
guì
lín
gòng
wàng
guì
zhī
róng
jiǔ
sòng

译文

客人的心像草木在萌芽,与春风一起摇曳。又像随落花飘飞,像在梦中飞到了西江。我家没有梧桐树,怎能留住你这只凤凰呢。凤凰的巢就在那片遥远的桂树林,希望你不要与乌鸦同行。富贵之后不要忘记了我们,那就举起酒来算是给你送别。

逐句剖析

"客心如萌芽":客人的心像草木在萌芽,

# 客心:旅人之情,游子之思。

"忽与春风动":与春风一起摇曳。

"又随落花飞":又像随落花飘飞,

"去作西江梦":像在梦中飞到了西江。

# 西江:长江下游西段,即题中的“江西”。

"我家无梧桐":我家没有梧桐树,

# 梧桐:传说凤凰是神鸟,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此喻欧阳秀才人品才干出众,非凡人可比。

"安可久留凤":怎能留住你这只凤凰呢。

"凤巢在桂林":凤凰的巢就在那片遥远的桂树林,

# 桂林:传说中凤凰栖居之处。

"乌哺不得共":希望你不要与乌鸦同行。

# 乌哺:旧说乌能反哺。此指乌鸦,喻平庸之辈。乌鸦凤凰品类不同,贤士小人不能共处。

"无忘桂枝荣":富贵之后不要忘记了我们,

# 桂枝荣:即科举及第。古代称科举得中为“折桂”。《晋书·郄诜传》:“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举酒一以送":那就举起酒来算是给你送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是宋代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篇开篇四句,匠心独运,以欧阳秀才即将启程的行旅为切入点,勾勒其壮游之志;而后六句笔锋一转,直抒送别之情,却通篇以比兴之法织就锦绣文章。诗人以凤凰喻门人,既是对其才华卓荦的由衷赞许,更寄寓着期许其振翅高飞、建功立业的殷殷厚望。全篇妙喻连珠,语言质朴中见精微,如古琴之音,余韵绵长,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诗坛重要诗人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少时应进士不第。以叔父门荫入仕,历任州县属官。中年后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都官员外郎。梅尧臣在宋代诗坛具有很高的地位,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均有建树,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其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又与苏舜钦并称“苏梅”。他的诗歌注重政治内容,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淡。亦能文,其散文风格与诗相类。代表作品有《鲁山山行》《故原战》《襄城对雪》等。著有《宛陵先生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此诗创作于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彼时作者已届五十八岁高龄,正于汴京担任国子监直讲一职,并奉旨编纂《唐书》。与寻常送别亲友之作迥异,此诗专为送别门人欧阳秀才赴江西游学而作。彼时,欧阳秀才怀揣着对游学的热切憧憬,而作者在临行之际,亦以满腔期许寄寓诗中,以此表达对门人的殷切勉励与依依惜别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送别门人欧阳秀才远游江西,并寄寓对其才德的赞赏与期许诗中以凤凰为喻,将欧阳秀才比作凤中之凰,既表达了作者对其超凡才情的由衷赞誉,亦暗含期许其如凤鸣九霄,于朝堂之上展翅翱翔、建功立业的深意。

2. 写作手法

用典:​​“无忘桂枝荣”,化用《晋书》郤诜典故,以“桂枝荣”暗指科举及第,将送别场景与功名追求结合,既符合时代语境,又含蓄表达对门人的殷切期待。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以门人欧阳秀才为描绘核心,勾勒其即将踏上江西游学之旅的情状。诗中巧妙运用双喻之法,首句以“客”指代寓居汴京的欧阳秀才,恰似春风拂过,草木萌发新芽,其心中亦涌动着出游的渴望。“忽与春风动”四字精妙绝伦,“忽”字捕捉刹那心念,“动”字双关草木生长与志向萌发,既暗喻萌芽破土,又暗指志向在春风中日渐茁壮。继而以“又随”二字自然衔接,如落花乘风而飞,欧阳秀才的心绪亦随花飘向西江。此诗写落花,摒弃传统感伤,反以飞扬之姿展现蓬勃生机。“西江梦”三字,将游学生活喻为缥缈梦境,既可追溯往昔,亦可展望未来,既暗含对当下离别的深切眷恋,又满溢对未知旅程的美好期许,笔触空灵,余韵悠长。此四句以新颖之喻将游学之事幻化为鲜活画面,尽显诗人匠心独运之才情。后六句“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笔锋转向诗人自身,直抒送别之意,仍以比喻贯穿始终。诗中以凤凰比拟欧阳秀才,赞其才华超群,寄寓对其未来建功立业的殷切期望。“家无梧桐”既为诗人自谦之辞,亦含勉励之意,愿其展翅高飞,成就非凡。临别之际,诗人谆谆叮嘱,以“凤巢”二句暗含深意,既劝其择善而居、慎交良友,又赞其前程似锦,远非庸常之辈可比。此乃诗人临别赠言,情真意切。结尾紧承“桂林”之喻,举杯相送,以功名相期,深寓厚望。《晋书》载“折桂”之典,喻指科举及第。诗人以“无忘桂枝荣”寄语欧阳秀才,勉其勿忘科举之志,既为送别,亦为祝愿其金榜题名,不负平生所学。在科举时代,此乃士子入仕之正途,诗人以此作结,郑重叮咛,尽显对门人的殷切期盼。

4. 作品点评

古代诗词中运用比喻者虽多,但像这首十句五言古诗般,自始至终全篇以比喻贯穿者,实属罕见。此乃其艺术成就之精髓。比喻手法使诗意含蓄隽永,形象生动,更添诗韵之美。该诗摒弃浮艳之词,以质朴精巧之笔勾勒意境,韵味悠长,正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诗不见直陈,处处设喻,以苗木、花飞喻其心境,以梧桐喻其成长地带,以凤凰喻其质才非凡,以桂枝荣喻其前程光明。可说巧用比喻、想象悠远是本诗的显著特点。

山东大学教授刘乃昌《宋诗三百首评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文璞《梅谷》

下一篇:宋·杨万里《晚风二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