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ūn
duān
sǒu
cán
shǒu
shí
shǒu
·
·
cán

朝代:宋作者:梅尧臣浏览量:2
cóng
cán
shēng
yōu
cán
lěng
cǎo
shì
cháng
wēn
yún
wèi
xiá
zhěng
dàn
cǎi
yuán
shàng
sāng
mén
qián
xìng
xīn
duō
shū
guān
guān
xǐng

译文

自打幼蚕孵化出生,她日日担忧蚕儿受冻。忙着用茅草暖屋保温,连如云的发髻也无暇梳整。只顾采摘原野的桑叶,任门前杏子熟落也无意看顾。千辛万苦收获许多蚕丝,全数缴纳官府,官吏却毫不体恤民艰。

逐句剖析

"自从蚕蚁生":自打幼蚕孵化出生,

"日日忧蚕冷":她日日担忧蚕儿受冻。

"草室常自温":忙着用茅草暖屋保温,

"云髻未暇整":连如云的发髻也无暇梳整。

"但采原上桑":只顾采摘原野的桑叶,

"不顾门前杏":任门前杏子熟落也无意看顾。

"辛苦得丝多":千辛万苦收获许多蚕丝,

"输官官莫省":全数缴纳官府,官吏却毫不体恤民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八·蚕女)》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古体诗,题材为人物。诗歌以朴素的语言,通过“忧蚕冷”“未暇整”“采桑不顾杏”等细节描写,刻画了蚕女辛勤劳作的形象,展现其从养蚕到采桑的全过程。末尾两句“辛苦得丝多,输官官莫省”直抒胸臆,揭示了蚕女劳作的艰辛与官府的冷漠,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诗坛重要诗人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少时应进士不第。以叔父门荫入仕,历任州县属官。中年后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都官员外郎。梅尧臣在宋代诗坛具有很高的地位,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均有建树,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其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又与苏舜钦并称“苏梅”。他的诗歌注重政治内容,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淡。亦能文,其散文风格与诗相类。代表作品有《鲁山山行》《故原战》《襄城对雪》等。著有《宛陵先生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自从蚕蚁生,日日忧蚕冷”,开篇便聚焦蚕女与蚕的关系。“蚕蚁”点明蚕的幼小,“日日忧”则直接刻画了蚕女的心理状态,她因担心幼蚕受冷而整日牵挂,简单的语言勾勒出她对蚕的细心与辛劳,也为后文展现其忙碌生活做了铺垫。“草室常自温,云髻未暇整”,这两句通过蚕女的行为细节塑造其形象。“草室”暗示了她居住环境的简陋,“常自温”体现出她为了给蚕保暖而时刻留意、亲力亲为;“云髻未暇整”则以她顾不上整理妆容的细节,进一步表现出她的忙碌与对养蚕之事的专注,将个人的容貌修饰抛诸脑后,凸显了她生活的操劳。“但采原上桑,不顾门前杏”,“但”和“不顾”形成对比,突出了蚕女的专注与取舍。她一心只在采摘桑叶以喂养蚕,果实都无暇顾及,既展现了她劳作的单一与辛苦,也从侧面反映出养蚕在她生活中的重要性,几乎占据了她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辛苦得丝多,输官官莫省”,这两句揭示了蚕女劳动的结果与遭遇。“辛苦得丝多”是她付出巨大辛劳后的成果,而“输官官莫省”则写出了她将劳动成果缴纳给官府,却得不到官府的体恤与理解,前后对比中蕴含着对蚕女遭遇的同情,也隐晦地表达了对官府漠视百姓辛劳的不满,点明了诗歌的现实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林洪《宫词一百首(其九十一)》

下一篇:宋·苏辙《除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