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因有月方知静":水面因为倒映着月亮,才让人真切感知到那份静谧,
"天为无云始觉高":天空因为没有云朵的遮蔽,才让人察觉到它的高远辽阔。
"独坐孤峰休更问":独自坐在孤耸的山峰之上,无需再询问外界的纷扰之事。
"此时难著一丝毫":在这样的时刻,内心纯净无比,没有丝毫世俗的杂念能够侵扰。
释宝印(一一○九~一一九一),字坦叔,号别峰,俗姓李,嘉州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少从德山院清素得度具戒,听《华严》、《起信》,既尽其说,弃依密印于中峰。会圆悟归昭觉,留三年。后南游,谒佛性泰、月庵果、草堂清。晚至径山,谒大慧宗杲禅师。大慧南迁,乃西还。后再出峡,住保宁、金山、雪窦。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敕补径山,召对选德殿。光宗绍熙元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谥慈辩。为南岳下十六世,华藏密印安民禅师法嗣。事见《渭南文集》卷四。
1. 分段赏析
“水因有月方知静”,诗人巧妙选取水与月作为核心意象,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当柔和的月光倾洒在水面,水波微微荡漾却又不失静谧,二者交相辉映,在朦胧的夜色里勾勒出一幅空灵悠远的画卷。这不仅展现出视觉上的静谧之美,更含蓄地传递出只有在宁静平和的环境与心境下,方能洞察事物本真的深刻感悟。“天为无云始觉高”,延续借景抒情的笔触,生动描绘出天际在没有云朵遮挡时的壮丽景象。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仿佛能延伸到无尽的远方,那高远深邃的意境,恰似摆脱尘世繁杂后的纯净心境,凸显出一种豁然开朗、心胸豁达的精神境界。“独坐孤峰休更问”,诗人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勾勒出自己孑然一身静坐于孤峰之上的画面。四周群山环绕,寂静无声,“独坐”与“孤峰”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孤独、隔绝的氛围。“休更问”三字直白而坚决,鲜明地表达出诗人拒绝外界纷扰,一心沉浸在自我精神世界的坚定态度。“此时难著一丝毫”,再次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将情感表达推向高潮。在这孤峰之巅,诗人的内心澄澈明净,没有一丝一毫的世俗杂念与烦恼能够侵扰。这种对内心纯净状态的强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诗人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精神追求,令人心生向往。
上一篇:宋·陆游《谢池春·七十衰翁》
下一篇:宋·无名氏《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