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àng
táo
shā
·
·
àn
liǔ
cáng

朝代:宋作者:吴琚浏览量:3
àn
liǔ
cáng
zhuǎn
xié
wàng
ōu
tīng
shā
zhǐ
chǐ
zhōng
shān
wàng
yǎn
bàn
yún
zhē
lín
shuǐ
zhěng
shā
liǎng
bìn
cāng
huá
xiāng
xīn
shì
zài
tiān
lái
chūn
biàn
便
lǎo
kāi
jìn
táo
huā

译文

岸边的柳树茂密得可以藏住乌鸦。道路曲折溪水弯弯。无忧无虑的鸥鹭站立在汀洲沙岸。距离很近的钟山却让人迷失了视线,一半被云遮住了。靠近水边整理黑色的帽子。两鬓已经变得花白。思念故乡的心情飘到了天涯。没过几天没来春天就快要过去了,桃花全都开放后又凋谢了。

逐句剖析

"岸柳可藏鸦":岸边的柳树茂密得可以藏住乌鸦。

# 岸柳可藏鸦:指已近暮春,浓密的柳条可以让野鸟筑巢。

"路转溪斜":道路曲折溪水弯弯。

"忘机鸥鹭立汀沙":无忧无虑的鸥鹭站立在汀洲沙岸。

"咫尺钟山迷望眼":距离很近的钟山却让人迷失了视线,

# 钟山:即紫金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咫尺:距离很近。

"一半云遮":一半被云遮住了。

"临水整乌纱":靠近水边整理黑色的帽子。

# 乌纱:即乌纱帽,官帽。有时也为平民所服。

"两鬓苍华":两鬓已经变得花白。

# 两鬓苍华:两鬓已有了白发。

"故乡心事在天涯":思念故乡的心情飘到了天涯。

"几日不来春便老":没过几天没来春天就快要过去了,

"开尽桃花":桃花全都开放后又凋谢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浪淘沙・岸柳可藏鸦》为宋代词人吴琚的词作。词人于水边眺望青山,表面一派悠然闲适之态,实则内心波澜起伏,感慨万千。上阕中,词人巧妙勾勒近景与远景,那自在忘机的鸥鹭,与遮蔽青山的浮云,似有所指,暗藏象征寄托之意,然具体所喻却难以确切言说。下阕则直抒胸臆,词人临水整理乌纱帽,望见镜中斑白双鬓,岁月流逝的怅惘、对官场生涯的倦怠之情,皆在这细微动作与凝视中悄然流露。全词以白描手法贯穿始终,语言质朴浅近,却饱含真挚深沉的情感,行文如行云流水,读来自然流畅,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吴琚(约公元1189年前后在世)南宋书法家,字居父,号云壑,汴(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末前后在世。主要活动于孝宗、光宗和宁宗三朝。太宁郡王、卫王吴益之子,宋高宗吴皇后之侄。性寡嗜,日临古帖以自娱。习吏事。乾道九年(1173)以恩荫授临安通判。其后历尚书郎,镇安军节度使。复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宁宗时,知鄂州,再知庆元府。尝使金,金人重其信义。位至少师,判建康府兼保守,世称“吴七郡王”。卒,谥忠惠。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景定建康志》卷十八记载:“节使吴公琚游历清溪时,曾作一词呈献给野亭马公。马公随后在词后题跋道:‘秦淮海的词作独步一时,但他的书法却鲜为人知;米宝晋擅长作诗,然而终究不及他的书法造诣。像吴公这样词艺与书法俱佳者,实属难得。’辛酉年春末,承议郎、充江南东路转运司主管文字马之纯郑重书写。”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词创作于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年),是吴琚游览清溪时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属于婉约词风格。词中描绘了江南春日的景色,以景衬情,抒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上阕描绘了岸柳、路溪、鸥鹭、钟山等自然景观,通过对这些景物的细致描写,展现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忘机鸥鹭”增添了一份闲适的氛围,“咫尺钟山迷望眼,一半云遮”则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下阕由写景转为抒情,词人临水整冠,看到自己两鬓斑白,意识到时光的流逝。而“故乡心事在天涯”直接点明了思乡的主题,“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则以景结情,用春天的匆匆流逝来暗示时光的无情,强化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浪淘沙・岸柳可藏鸦》上阕以景起笔,勾勒出一幅晚春画卷:词人漫步溪边,只见岸柳枝叶繁茂,浓荫之下,鸟儿停歇嬉戏。顺流而行,路径忽转,清溪蜿蜒眼前,展现出另一番静谧景象——几羽鸥鹭悠然伫立在汀沙之上。看似写鸥鹭“忘机”,实则词人借此寄托情怀。《庄子・天地》曾言,机巧之心会破坏内心的纯净,扰乱心神,为天道所摒弃。庄子作为主张“回归自然”以解放人性的先驱,深刻揭示了人在物质、权势与欲望裹挟下的异化状态。因此,“忘机鸥鹭”成为中国文人追求超脱物外、返璞归真精神境界的象征,承载着他们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下阕笔触陡然转换,词人从遐思中回归现实。他临水以鉴,整理乌纱,试图振作精神,却在水中倒影里窥见自己斑白的双鬓。刹那间,时光飞逝的怅惘、壮志未酬的不甘汹涌袭来。曾经的豪情壮志无处施展,空留岁月蹉跎的无奈,千般愁绪难以言说。望着眼前春景,词人惊觉不过短短几日未来,晚春已至,桃花灼灼盛开。与其说是春色老去,不如说是他历经沧桑,身心俱疲,心先于景而老。桃花遵循自然规律,花开花落本是常事,而词人触景生情,背后深藏的是仕途失意、报国无门的隐痛。全词以质朴无华的语言,抒发真挚深沉的情感。词人娴熟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将内心的感伤与怅惘融入自然景致之中,不着痕迹却余韵悠长,尽显古典词作含蓄蕴藉之美。

3. 作品点评

此词以质朴自然的语言,倾诉出深沉真挚的情感。词人巧妙承袭传统的写景抒情笔法,将眼中之景与心中之情相融相生。于溪边柳色、汀沙鸥鹭、水中鬓影间,不着痕迹地寄寓感伤心绪,使自然风物皆染上幽微愁绪,尽显含蓄蕴藉之妙,于平淡笔触中勾勒出触动人心的情感画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小雨》

下一篇:宋·陆游《自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