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ài
zhòng
móu

朝代:宋作者:梅尧臣浏览量:3
wàn
wàn
táo
zào
zhě
chū
huǒ
zhě
liú
gāo
fēi
niǎo
yàn
zǒu
shòu
yàn
máo
rén
wèi
chī
kuàng
nǎi
guān
páo
guǎng
广
shà
suī
yún
tuō
fēng
dòng
háo
wèi
zhī
lín
quán
jiān
cáo
yíng
wén
gēng
zhòu
kùn
sāo
gǒu
dié
dài
huì
yǒu
qiū
gāo

译文

酷热的天气暴晒着世间的一切事物,所有事物都无法逃避这酷热。干燥的东西热得好像要冒出火来,湿润的东西热得仿佛油脂都要流淌出来。飞鸟都厌恶自己的羽毛,走兽也嫌弃自己身上的皮毛。人们连轻薄透气的细葛布衣服都害怕穿着,更何况是那些厚重的礼服冠袍呢?虽然可以躲在宽敞的房屋里,但即便呼唤风来,风也丝毫不动。不知道山林泉石之间,酷热的情况与我们这里相比又有什么不同。蝇蚊不分白天黑夜地叮咬人,让人的皮肤又痒又难受,只能不停地抓挠。如果四季能够正常更替,那么总会有秋天到来,带来凉爽的气息。

逐句剖析

"大热曝万物":酷热的天气暴晒着世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不可逃":所有事物都无法逃避这酷热。

"燥者欲出火":干燥的东西热得好像要冒出火来,

"液者欲流膏":湿润的东西热得仿佛油脂都要流淌出来。

"飞鸟厌其羽":飞鸟都厌恶自己的羽毛,

"走兽厌其毛":走兽也嫌弃自己身上的皮毛。

"人亦畏絺綌":人们连轻薄透气的细葛布衣服都害怕穿着,

# 絺綌:葛布,细者曰𫄨,粗者曰绤。

"况乃服冠袍":更何况是那些厚重的礼服冠袍呢?

"广厦虽云托":虽然可以躲在宽敞的房屋里,

"呼风不动毫":但即便呼唤风来,风也丝毫不动。

"未知林泉间":不知道山林泉石之间,

"何以异我曹":酷热的情况与我们这里相比又有什么不同。

"蝇蚊更昼夜":蝇蚊不分白天黑夜地叮咬人,

"肤体困爬搔":让人的皮肤又痒又难受,只能不停地抓挠。

"四序苟迭代":如果四季能够正常更替,

"会有秋气高":那么总会有秋天到来,带来凉爽的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蔡仲谋苦热》是宋代梅尧臣写的一首古体诗,主题是通过描写酷热难耐的场景,表达对清凉的期盼。诗中用白描手法,从“万物”起笔,写烈日下草木似要冒火、流水将成脂膏;飞鸟嫌羽毛、走兽厌皮毛,再转到人——连粗布都怕,何况穿官服的人。广厦里盼不来风,山林间也不比人间凉快,更有蚊蝇昼夜叮咬。最后笔锋一转,说四季交替,定会有秋高气爽时。全诗紧扣“苦热”,用日常细节层层铺陈,语言平实却画面感强,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酷暑煎熬,也体会到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豁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诗坛重要诗人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少时应进士不第。以叔父门荫入仕,历任州县属官。中年后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都官员外郎。梅尧臣在宋代诗坛具有很高的地位,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均有建树,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其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又与苏舜钦并称“苏梅”。他的诗歌注重政治内容,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淡。亦能文,其散文风格与诗相类。代表作品有《鲁山山行》《故原战》《襄城对雪》等。著有《宛陵先生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描绘出酷热难耐,万物皆被笼罩其中的景象,展示了苦热了主题。“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从物体状态变化夸张地写出热的程度,突出天气燥热,用词生动形象。“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人亦畏絺绤,况乃服冠袍”,通过飞鸟、走兽与人对炎热的反应,多角度展现热的煎熬,以动物衬人,强调人在酷热下穿着厚重衣物的痛苦。“广厦虽云托,呼风不动毫”,写即便身处宽敞房屋,也无法借风消暑,进一步渲染苦热之境。“未知林泉间,何以异我曹”,诗人对林泉之地是否清凉产生疑问,增添对酷热的无奈与困惑。“蝇蚊更昼夜,肤体困爬搔”,以蝇蚊昼夜侵扰,皮肤因瘙痒难耐,从侧面烘托苦热给人带来的困扰。“四序苟迭代,会有秋气高”,诗人寄希望于季节更替,坚信秋天定会到来,暑热终将消散,表达出对未来清凉的期盼,使全诗在无奈中蕴含乐观。整首诗语言质朴,通过描写夏日酷热景象,真切地抒发了人们在苦热中的煎熬以及对凉爽的渴望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江雨》

下一篇:宋·无名氏《蓦山溪·梅梢破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