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云根迂菊径":松树下,云气漫过迂回的菊间小径,
"梅边竹外著茆茨":梅枝旁,竹林外,坐落着我的茅草屋舍。
"天教管领闲风月":上天有意让我掌管这闲静的清风明月,
"得句无非妙色丝":吟得的诗句,无不是精妙如色丝交织的佳作。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1. 分段赏析
“松下云根迂菊径,梅边竹外著茆茨”,此句以白描手法勾勒隐居环境,“松”“菊”“梅”“竹”等意象构成高洁的象征体系,松菊傲霜,梅竹耐寒,既点明居所的清幽雅致,又暗喻诗人不随流俗的品格。“迂”字赋予云气缭绕的菊径以动态感,仿佛小径在云雾与花丛中蜿蜒伸展;“著”字则以简洁笔触交代茅屋的坐落,暗含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安适之感。景物描写未着一“闲”字,却通过意象的叠加与动词的精妙选用,将隐逸者的淡泊心境融入画面,达到“景中有人,人即是景”的浑然境界。“天教管领闲风月,得句无非妙色丝”,诗人以浪漫想象直抒胸臆,“管领风月”四字将自己置于自然主人的位置,看似狂傲,实则是对世俗功名的摒弃与对精神自由的张扬。“闲”字既写风月之悠然,亦点诗人之心境,虚实相生。结句化用“色丝”典故(“色丝”合为“绝”字,典出“绝妙好辞”),以“妙色丝”喻诗句如精工织就的锦绣,既暗藏“绝”字机巧,又以视觉化的比喻赞美创作的精妙。全诗以“管领”之豪迈始,以“妙色”之细腻终,在大开大合中见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掌控力。
下一篇:宋·梅尧臣《对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