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烟花一万重":紫禁城内烟花绚烂,多达万重。
# 烟花一万重:形容春色浓郁。烟花:烟云与花朵。,紫禁:指汴京皇宫。
"鳌山宫阙倚晴空":鳌山宫阙高耸,倚靠在晴朗的天空之下。
# 鳌山:元宵节之灯山。
"玉皇端拱彤云上":玉皇大帝端坐在彤云之上,
# 端拱:端坐拱手,无为而治。,玉皇:指玉皇大帝。
"人物嬉游陆海中":人们在陆海之间尽情嬉戏游玩。
# 陆海:陆地和海洋。因为花灯中的人物有的在陆地上,有的在海上(八仙过海)。
"星转斗":星辰转动,
"驾回龙":车驾回还。
"五侯池馆醉春风":五侯的池馆中人们沉醉在春风里。
# 五侯:后汉桓帝一日封五个侯爵。此指贵家池馆。
"而今白发三千丈":如今我已白发三千丈,
"愁对寒灯数点红":愁苦地对着寒灯数点红色光芒。
宋代词人
向子湮(諲)(1085~1152),宋代词人。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哲宗元符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词风感慨深沉。代表作品有《鹧鸪天·豫章郡王席上》。著有《酒边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属于怀旧题材。内容主题围绕着词人对京师上元节往昔繁华景象的回忆展开,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时光变迁带来的巨大落差,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眷恋以及如今孤独寂寞、忧愁哀伤的情感,体现了词人内心的沧桑之感。
2. 写作手法
景物描写:“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描绘了昔日汴京上元节紫禁城内外欢度佳节的盛况,华灯宝炬、鳌山宫阙、帝王端坐、万民嬉游,一片繁华热闹。化用:“白发三千丈”化用李白诗句,将愁绪满怀的词人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通过借用李白诗中的夸张表达,既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又贴切地传达出词人内心深沉、浓郁的哀愁。映衬:在“白发”与“寒灯”的意象组合中,“白”与“红”这两个色彩词形成鲜明对照,共同烘托出孤寂冷清的氛围。末句笔力沉郁,意境深远,以简驭繁,引人深思,堪称全诗的点睛之笔。
3. 分段赏析
前七句,词人从怀旧切入,用流畅明快的笔触,勾勒出汴京紫禁城内外欢庆上元佳节的繁华景象。正月十五的夜晚,华美的灯彩与月光、焰火交相辉映,用彩灯堆叠而成的鳌山耸入云霄,与宏伟的宫殿相互映衬。至尊的帝王端坐在高楼上,而普通百姓则在街巷间尽情嬉戏游玩。随着斗转星移,帝王的车驾回宫,此刻民众的狂欢更是达到了顶点。这样的上元节画面,无疑是一种如实的记录。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忆,上元节的汴京“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万姓皆露台下观看,乐人时引万姓山呼。”该书还记载道:“别有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春情荡飏,酒兴融恰,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宝骑马骎骎,香轮辘辘,五陵年少,满路行歌,万户千门,笙簧未彻。”这些内容从侧面展现了当时的民间盛况,由此不难想象富贵人家在当晚宴饮游乐的奢华之景。不过,正如向子諲在词序中自述“未尝经从”,关于这部分内容词人便略而不写罢了。“五侯”这一典故,说的是汉代外戚、宦官中同时有五人被封侯之事,此后便以此泛称权贵豪门。这般良辰美景,何其昌盛,众人又是何等欢乐。但到了最后两句,词意陡然转折,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萧条凄凉的画面:“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而今”二字,仿佛是一把神奇的钥匙,瞬间将上元节狂欢的热闹场景抛至遥远的过去,使之化作一场虚幻之梦,这是将实景转为虚境的高妙之笔;同时也一下子将词人当下的现实处境推到了读者面前。词人抚今追昔,恍惚间有种隔世之感:想当初自己身为贵胄(向子諲是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的再从侄),常出入宫廷,备受恩宠;如今却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曾经亲睹京城的繁华,经历过北宋的鼎盛时光,如今却只能孤零零地生活在偏僻的乡里,与几盏寒灯相伴。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提到:“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诚如王夫之所言,这首词将今昔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进行对比,巧妙运用盛与衰、乐与哀相互映衬的手法,着实营造出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白发三千丈”化用李白诗句,将愁绪满怀的词人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愁对寒灯数点红”则凝聚着词人内心深处的无尽感慨:是对昔日繁华生活的深深眷恋?是对世事如梦的人生喟叹?还是因国家破亡、家园沦陷而产生的怅惘怨恨?亦或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失落怅惘?种种复杂的情感,词人仅用一个“愁”字便精准点破。“白发”“寒灯”这两句中,“白”与“红”这两个色彩鲜明的字相互映衬,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词的结尾凝重深沉,意味深长,以简洁之笔传达出丰富内涵,发人深思,堪称全篇的传神之笔。
上一篇:宋·秦观《满庭芳·晓色云开》
下一篇:宋·杨公远《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