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huā
èr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易士达浏览量:3
shuǐ
liú
biān
tái
jìn
yòu
jūn
dòng
qīng
yín
huì
fēng
chàng
rén
fēi
xiāng
shān
yīn
zhí
dào
jīn

译文

在曲水之畔,青苔被水汽浸润,看到这里的景致,不禁让人想起王羲之的墨宝,引发我清雅的吟咏。虽然如今依旧有蕙风轻拂,但参与兰亭雅集的人却早已不在,而兰花的香气,自山阴兰亭雅集之时起,一直留存到了今天。

逐句剖析

"曲水流边苔色浸":在曲水之畔,青苔被水汽浸润,

"右军遗墨动清吟":看到这里的景致,不禁让人想起王羲之的墨宝,引发我清雅的吟咏。

"蕙风和畅人非昔":虽然如今依旧有蕙风轻拂,但参与兰亭雅集的人却早已不在,

"香得山阴直到今":而兰花的香气,自山阴兰亭雅集之时起,一直留存到了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兰花二首(其二)》是宋代诗人易士达的七言绝句。此诗以兰花为吟咏对象,巧妙融入王羲之兰亭雅集典故,赋予兰花深厚文化底蕴。首句“曲水流边苔色浸”描绘出曲水之畔青苔浸润的清幽之景,为兰花生长营造氛围;“右军遗墨动清吟”,借王羲之(右军)留下的墨宝引发诗人清雅的吟咏,暗示兰花与文人雅事的关联。“蕙风和畅人非昔”化用《兰亭集序》语句,感慨时光流逝、人事变迁;“香得山阴直到今”则赞颂兰花香气悠长,历经岁月仍留存着山阴兰亭的韵味。全诗将兰花的自然之美与文化内涵相融合,表达诗人对兰花高洁品质的赞美,也流露出对往昔风雅的追慕。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易士达,又署寓言、涉趣(《全芳备祖》前集卷一)、幼学(《全芳备祖》后集卷一一)。有《松菊寓言》(《诗渊》),已佚。易士达诗,据《全芳备祖》、《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曲水流边苔色浸”,诗的开篇便勾勒出一幅清幽的画面。曲水潺潺流淌,岸边的青苔在湿润的水汽中肆意生长,呈现出一片葱茏的绿意。“浸”字生动地描绘出青苔被水汽浸润的状态,营造出一种静谧、湿润的氛围,为兰花的出场做足铺垫。这清幽的环境,暗示着兰花生长于远离尘嚣之处,赋予其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右军遗墨动清吟”,此句巧妙引入王羲之的典故。王羲之曾在兰亭举办雅集,写下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其书法墨宝更是流传后世。诗人看到眼前的景致,联想到右军遗墨,不禁诗兴大发,吟出清雅之句。兰花生长于这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中,仿佛也沾染了文人雅士的风雅之气,兰花与书法、诗歌等文化元素相互交融,提升了兰花的文化品位,也展现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珍视。“蕙风和畅人非昔”,诗人化用《兰亭集序》中“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语句,感慨时光飞逝。曾经兰亭雅集时,惠风和煦,群贤毕至;如今,虽然依旧有蕙风轻拂,但参与雅集的人却早已不在。“人非昔”三字,饱含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怅惘。“香得山阴直到今”,尾句将情感聚焦于兰花的香气。山阴是兰亭所在地,诗人认为兰花的香气自兰亭雅集之时起,便一直留存至今。这香气不仅是兰花自然散发的芬芳,更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韵味。兰花历经岁月,依然保持着那份独特的香气,如同高洁的品质与文化的传承,永不消散。诗人通过对兰花香的赞颂,表达了对兰花坚韧、高洁品质的赞美,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品质的追求与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曾巩《甘露寺多景楼》

下一篇:宋·欧阳修《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