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ǎn
méi
·
·
qiū
gǎn
bēi

朝代:宋作者:赵长卿浏览量:3
ǎi
kōng
xiǎo
wèi
shōu
guǎn
cán
dēng
yǒng
bēi
qiū
tóng
shàng
sān
gēng
bié
shì
rén
jiān
duàn
chóu
shuì
yòu
chéng
mèng
yòu
xiū
duō
chóu
duō
bìng
dāng
shèn
fēng
liú
zhēn
qíng
diǎn
yíng
rén
cái
xià
méi
jiān
qià
shàng
xīn
tóu

译文

雨过天晴,晨雾在空中弥漫,久久没有散去。客馆里的灯火显得有些暗淡,通宵达旦,我独自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心中悲凉。三更时分秋雨落在窗外梧桐树的叶子上,也不知又增添了多少愁思。辗转难眠,不能入梦也无法休息。我如此多愁善感,身体也不好,哪里称得上风流呢。我对你的真情一点点萦绕在心头,才下了眉头,又涌上了心头。

逐句剖析

"霁霭迷空晓未收":雨过天晴,晨雾在空中弥漫,久久没有散去。

# 霁霭:雨过天晴时的烟雾。

"羁馆残灯":客馆里的灯火显得有些暗淡,

# 羁馆:旅舍。

"永夜悲秋":通宵达旦,我独自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心中悲凉。

"梧桐叶上三更雨":三更时分秋雨落在窗外梧桐树的叶子上,

"别是人间一段愁":也不知又增添了多少愁思。

"睡又不成梦又休":辗转难眠,不能入梦也无法休息。

"多愁多病":我如此多愁善感,身体也不好,

"当甚风流":哪里称得上风流呢。

"真情一点苦萦人":我对你的真情一点点萦绕在心头,

"才下眉尖":才下了眉头,

"恰上心头":又涌上了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一剪梅·秋雨感悲》是宋代词人赵长卿写的一首词。以秋雨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忧愁和思想的感情。词中的意象和意境都非常凄凉,展现了作者深深的哀伤和痛苦。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展示了词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情感的把握,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和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词人

赵长卿(?~?),宋代词人。字师有,号仙源居士,南丰(今江西)人,为宋宗室子弟。虽为宗室子孙,但流落异乡,追逐功名未能如愿,恬于仕进,以觞咏自娱。赵长卿远师南唐,近承晏、欧,模仿张先、柳永,颇得其精髓,能在艳冶中复具清幽之致,为柳派一大作家。词作多咏颂风物,也间有讥时诮世、况己喻人的篇章,均清新活泼,自然天成。词风婉约,以“文词通俗,善抒情爱”著名,享誉南宋词坛。代表作品有《惜香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秋雨的词,通过对秋雨中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忧愁和思乡之情。

2. 写作手法

象征:“霁霭迷空晓未收”以雨后未散的雾气笼罩天地,象征愁绪的朦胧与挥之不去。体现出羁旅病身与秋寒共振的锥心之痛。

3. 分段赏析

上片中,开篇“霁霭迷空晓未收”以雨后未散的雾气笼罩天地,暗喻愁绪的朦胧与挥之不去。“羁馆残灯”与“永夜悲秋”则通过客舍孤灯、长夜难眠的场景,强化了漂泊无依的凄凉。梧桐叶上的“三更雨”化用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之典,却以“别是人间一段愁”点出愁绪的独特性——非寻常离愁,而是羁旅病身与秋寒共振的锥心之痛。下片中,“睡又不成梦又休”直写辗转难眠的煎熬,而“多愁多病,当甚风流”一句,以反问语气自嘲:纵使风流之人自诩洒脱,又怎能抵得过此刻身心交瘁的苦楚?此句看似否定自身,实则将愁情推向极致,凸显出理想与现实的撕裂之痛。结句“真情一点苦萦人,才下眉尖,恰上心头”堪称点睛之笔。化用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而更显凝练,以“一点苦”喻愁之幽微绵长,从眉间到心头的位移,暗合中国画中“折枝”般的线条美感,将无形之愁化为可感的动态轨迹,余韵袅袅。

4. 作品点评

此阕词作以绵绵秋雨为铺陈底色,巧妙融合自然景致与内心情愫。词人将目光投向雨幕中的万物,借景抒情,把内心郁积的愁绪与痛苦,化作笔下流转的文字。其遣词造句凝练而凄美,于字里行间,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索,又饱含对情感细腻入微的描摹。读者仿佛能透过文字,触摸到词人跳动的思绪,那些难以言说的情绪,也在阅读间悄然引发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海棠图》

下一篇:宋·林景英《言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