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旗亭":江边的酒楼,
# 旗亭:即酒楼。
"送君还是逢君处":送你(的地方)还是曾经与你相逢的地方。
"酒阑呼渡":酒筵结束后呼喊渡船。
"云压沙鸥暮":暮云下压,沙鸥在暮色中。
"漠漠萧萧":寒意弥漫,冷风萧瑟,
# 萧萧:这里指的是风雨声。,漠漠:密布弥漫的样子。
"香冻梨花雨":带着花香的梨花在寒意中飘落。
"添愁绪":增添忧愁的情绪。
"断肠柔橹":令人断肠的摇橹声。
# 柔橹:指船桨,也指船桨划动的击水声。
"相逐寒潮去":随着寒冷的潮水一同远去。
宋代诗人。
吴大有,(约公元1279年前后在世)字有大,一字勉道,号松壑,嵊县(今属浙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末前后在世。宝佑间,(公元一二五六年左右)游太学,率诸生上书言贾似道奸状,不报。遂退处林泉,与林昉、仇远、白珽等七人,以诗酒相娱。元除,辟为国子检阅,不赴。大有著有松下偶抄,千古功名镜及雪后清者,归来幽庄等集传与世。词存一首,载《绝妙好词》卷六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描绘了在江上旗亭这一昔日相逢之地,如今送别友人李琴泉的场景。通过这些描写,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惆怅以及深深的忧愁。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衬苦,“送君还是逢君处”一句,将过去在同一地点相逢的欢乐与如今在此处送别的悲哀形成鲜明对比,抚今追昔,更增添了离别的愁绪。照应:上片“江上旗亭,送君还是逢君处”点明送别的地点是曾经相逢之地,为下文的抚今追昔埋下伏笔。下片“断肠柔橹,相逐寒潮去”与上片“酒阑呼渡”相照应,“呼渡”是准备送别,“柔橹”“相逐寒潮去”则是送别之后友人乘船离去的情景,前后呼应,完整地展现了送别的过程,使词的结构更加紧密,也让离别的情感表达得更为连贯和深沉。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江上旗亭,送君还是逢君处”开篇,直点离别之地——江边酒肆。于旗亭之中为友饯行,本就离愁萦绕,更兼此地曾是欢聚之所,今昔场景重叠,以昔日相逢的欢愉反衬当下离别的悲戚。旧忆翻涌,眼前景勾起心底情,往昔种种化作酸楚,愈发令人不堪回首。“酒阑呼渡,云压沙鸥暮”,道尽临别之际的不舍与怅惘。推杯换盏间深知“劝君更尽一杯酒”后,便是“孤蓬万里征”的未知离别,纵使千般留恋,终抵不过暮色四合、酒尽人散,只能唤来渡船送友启程。暮色苍茫里,沙鸥于低垂云幕下翻飞,远行的友人恰似这漂泊沙鸥,前路漫漫;而送行者的心境,亦如沉沉暮云般黯淡无光。此句中“酒阑”呼应开篇“旗亭”,“呼渡”“沙鸥”紧扣“江上”,前后勾连,浑然一体。下片“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紧承上片离别愁绪。春雨潇潇洒落江面,寒意裹挟着梨花清香,春景本应柔美,此刻却因离别染上愁色。淅沥雨幕似是天地为离人垂泪,沉沉云霭更添几分凄冷,此情此景,徒然为原本就悲戚的心境再添新愁。结句“断肠柔橹,相逐寒潮去”韵味悠长。随着船橹摇动声渐远,友人的航船随寒潮愈行愈远,那一声声橹响似是敲打在词人的心间,令人肝肠寸断。而词人伫立江边,久久凝望,任凭暮雨打湿衣衫,心也似随船飘向远方。这幅暮色江头送别图,将离别的哀伤渲染得淋漓尽致,余韵袅袅,令人动容。暮色沉沉,那声声柔橹似是离人泣血,如断肠之音破空而来。友人所乘之舟,随着翻涌的寒潮渐行渐远,船橹击水之声也愈发微弱。词人独自伫立江畔,久久凝望,任凭思绪随波逐流,心绪如潮难平。苍茫暮色笼罩之下,潇潇暮雨纷扬洒落,柔橹声消逝在视野尽头,而他的心早已追随着那远去的孤舟漂泊。眼前这一幕 “暮雨江干送行图”,将离愁别绪渲染得淋漓尽致,令人见之动情,闻之心碎 。
4. 作品点评
这是南宋词人吴大有所作的送别词。吴大有曾于宝佑年间就读太学,宋室覆灭后,他毅然退隐,誓不仕元。此词风格清雅素淡,于简约笔触间藏尽深婉情致,别具一番韵味。全词虽篇幅短小,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蕴。词中选取暮云低垂、沙鸥掠影、橹声呜咽、寒潮涌动、梨花带雨等多个意象,表面写景,实则句句寄情。特别是“阑”“压”“暮”“寒”等字眼,以凝练之笔勾勒出凄清画面,将伤离惜别之情娓娓道来,婉转低回的愁绪与萧瑟景致相互交融,令人读来不胜唏嘘。词人凭借巧妙的构思,运用大量意象营造出浓郁的抒情氛围,笔触细腻入微,在关键处总能以精准用字点亮全篇。全词情景相生,将离别的哀愁化作一幅意境深远的水墨画卷,字里行间流淌的深情极具感染力,令人沉浸其中,久久难忘。
上一篇:宋·陆游《彷徉》
下一篇:宋·曹勋《胡笳曲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