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由来出楚狂":我的家世渊源向来有类似楚狂的传统,
# 楚狂:春秋时人,姓陆,名通,字接舆也。昭王时,政令无常,乃披发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也。《论语》:“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韩愈《芍药歌》诗:“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
"湖山垂老得彷徉":在垂老之年,我能够在湖光山色间自由自在地徜徉。
# 彷徉:徘徊貌。《史记》:“故吴王欲内以鼂错为讨,处随大王后车,彷徉天下。”《汉书》作“方羊”。
"读书坐懒常中废":因为坐着读书时慵懒,常常会半途而废,
# 懒:一作“ 嬾”。
"得句因衰己旋忘":偶尔有了好的诗句,却因为衰老而很快就忘记了。
"万化随缘寓虫臂":世间万物的变化都是随缘的,我就如同那微不足道的虫臂一样,
# 虫臂:喻赋形之渺小。《庄子》:“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百年何处异羊肠":人生百年,哪里不同于那崎岖的羊肠小道呢?
# 羊肠:阪名。《水经注》:“羊肠阪在晋阳西北九十里,汉积粟在斯,谓之羊肠仓。石磴萦委如羊肠然,故名。”
"忍饥到死知无恨":我宁愿忍受饥饿直到死去,也知道自己不会有遗憾,
"免使人嘲作饭囊":这样可以避免被人嘲笑为只会吃饭的无用之人。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写作手法
用典:“家世由来出楚狂”运用了“楚狂”的典故,楚狂即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装疯避世。这里陆游说自己的家世由来与楚狂相似,暗示了家族中可能有不羁、隐逸的传统,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借景抒情:“湖山垂老得彷徉”,诗人借在湖山间徜徉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在垂老之年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情感,虽然有无奈,但也有在自然中寻求慰藉的意味,情景交融。对比:“读书坐嬾常中废,得句因衰己旋忘”将年轻时可能的勤奋读书、才思敏捷与年老时的慵懒、健忘进行对比,突出了岁月流逝对自己的影响,衬托出年老体衰的无奈。直抒胸臆:“忍饥到死知无恨,免使人嘲作饭囊”直接表达了诗人的观点和情感,表明自己宁愿忍受饥饿到死,也不愿被人嘲笑为只会吃饭的无用之人,体现了他对自身价值的坚守,情感真挚强烈。
2. 分段赏析
《彷徉》首联“家世由来出楚狂,湖山垂老得彷徉”:开篇点明家世和自己的生活状态。“家世由来出楚狂”,陆游说自己的家世有类似楚狂的渊源,暗示家族中可能有隐逸、不羁的传统。“湖山垂老得彷徉”则写自己在垂老之年,能够在湖山间自由自在地徜徉,既有对家世的感慨,也流露出一种在自然中寻求慰藉的情绪,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颔联“读书坐嬾常中废,得句因衰己旋忘”:描述了自己年老时在读书写作方面的状态。“读书坐嬾常中废”,因为年老慵懒,读书常常半途而废,体现了身体和精力的衰退。“得句因衰己旋忘”,即使偶尔有了好的诗句,也因为衰老而很快忘记,进一步突出了年老体衰对自己的影响,表达了无奈的情绪。颈联“万化随缘寓虫臂,百年何处异羊肠?”: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万化随缘寓虫臂”,化用了《庄子・大宗师》中“以汝为虫臂乎”的典故,意思是世间万物的变化都是随缘的,自己就像虫臂一样渺小,无法左右命运。“百年何处异羊肠?”则感慨人生百年,哪里不同于崎岖的羊肠小道呢,表达了对人生无常、道路坎坷的感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思考。尾联“忍饥到死知无恨,免使人嘲作饭囊”: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忍饥到死知无恨”,诗人表示自己宁愿忍受饥饿到死,也不会有遗憾。“免使人嘲作饭囊”,是说要避免被人嘲笑为只会吃饭的无用之人,体现了诗人对自身价值的坚守,即使在年老体衰、生活可能困苦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一种气节和尊严。
上一篇:宋·姚镛《访中洲》
下一篇:宋·吴大有《点绛唇·送李琴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