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荔无因挂一毫":薜荔没有缘由能挂上一丝一毫,
# 薜荔:又称“木莲”。桑科。常绿灌木。叶有大小,花极小。
"化工镌削亦应劳":大自然的雕琢刻画也应该很辛劳。
"圭形直指明河落":山如圭的形状直直指向银河好像要落下来,
"桂影遥分涨海涛":月桂的影子远远分开好似涨起的海涛。
# 桂影:指月影,月光。
"发地五千何足贵":从地面拔起五千里又哪里值得珍贵,
"去天三百未足高":距离天空三百里也不能算高。
"轩辕辙迹今犹在":轩辕黄帝的车辙痕迹如今还存在,
# 轩辕:传说中的古代帝王黄帝的名字。传说姓公孙,居于轩辕之丘,故名曰轩辕。
"斗上丹枕著羽袍":在北斗星旁枕着红色的枕头穿着羽衣道袍。
# 羽袍:指粗衣。
绵州刺史,封华容县公
孙何(649—711),唐潞州涉县人,字师则。孙逖从兄。官至散骑常侍、绵州刺史,封华容县公。
1. 分段赏析
“薜荔无因挂一毫,化工镌削亦应劳”薜荔是一种蔓生植物,通常攀附他物生长,这里说“无因挂一毫”,强调其生长需要凭借外物。“化工镌削亦应劳”,将大自然比作工匠,即使是造就薜荔这样的植物,也需要付出辛劳。这两句诗通过对薜荔生长状态的描述,以及对大自然创造力的感慨,引发读者对自然万物生成和发展的思考。“圭形直指明河落,桂影遥分涨海涛”“圭形”描绘出一种形状宛如玉器圭的山势,它笔直地指向银河,给人一种雄伟壮观且神秘的感觉。“桂影遥分涨海涛”,诗人将远处的桂树影子与涨起的海涛联系在一起,以宏大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悠远、辽阔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山海相连、天地相接的壮美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感受。“发地五千何足贵,去天三百未足高”这里的“五千”和“三百”是虚指,以夸张的手法强调距离。“发地五千”表示从地面出发的距离很远,但诗人认为这“何足贵”,并不值得看重;“去天三百”说离天空很近了,却也“未足高”,还是不够高。这两句诗通过对距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高远目标的追求以及对现有成就的不满足,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轩辕辙迹今犹在,斗上丹枕著羽袍”“轩辕”指传说中的古代帝王黄帝,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辙迹代表着古代的文明和历史。“斗”相传是炎帝的居所,这里象征着古代的权力和地位。“丹枕”和“羽袍”则是贵人的用品和服饰,代表着尊贵和荣耀。诗人看到轩辕的辙迹至今还在,联想到古代帝王的辉煌,表达了对古代英雄和领导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往昔辉煌的向往。
下一篇:宋·苏轼《渝州寄王道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