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jiǔ
chén
xīng
yǒu
zhuó

朝代:宋作者:梅尧臣浏览量:3
fēi
xiān
chū
shuí
zhī
xióng
shǔ
shí
lái
zhuó
huì
chóng
bǎo
shàng
gāo
shù
zuǐ
zào
西
fēng
xiōng
fēi
wén
chòu
è
zài
ěr
gōng
líng
jié
tuī
shǐ
zhōng

译文

乌鸦比太阳先飞起,谁能知道它们是雌是雄呢。难道没有腐烂的老鼠可吃,却来这里啄食污秽厕所里的虫子。吃饱肚子后飞上高高的树,扬起脖子在西风中聒噪。它的吉凶我可不想听闻,那臭恶之物就在它自己身上。万物有灵性就必定会自我清洁,由此可以推断它的起始与终结。

逐句剖析

"飞乌先日出":乌鸦比太阳先飞起,

"谁知彼雌雄":谁能知道它们是雌是雄呢。

"岂无腐鼠食":难道没有腐烂的老鼠可吃,

"来啄秽厕虫":却来这里啄食污秽厕所里的虫子。

"饱腹上高树":吃饱肚子后飞上高高的树,

"跋觜噪西风":扬起脖子在西风中聒噪。

"吉凶非予闻":它的吉凶我可不想听闻,

"臭恶在尔躬":那臭恶之物就在它自己身上。

"物灵必自洁":万物有灵性就必定会自我清洁,

"可以推始终":由此可以推断它的起始与终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八月九日晨兴如厕有鸦啄蛆》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清晨乌鸦比太阳还早飞起,人们难以分辨其雌雄的现象,引发读者对自然现象的好奇。第三、四句诗人发出疑问,乌鸦本有腐鼠可吃,却选择啄食厕所里的蛆虫,暗示乌鸦的行为有些不合常理。第五、六句描述乌鸦吃饱后飞上高树,在西风中聒噪的情景,进一步刻画乌鸦的形象。第七、八句诗人表明自己不在乎乌鸦的吉凶,认为那又臭又脏的东西是与乌鸦自身相关的,体现出诗人对事物本质的看法。后两句诗人由乌鸦联想到万物,认为有灵性的万物都会自我清洁,由此可以推断其起始与终结,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思考。诗人借乌鸦的行为,表达了对事物自身品质以及吉凶观念的看法,体现出一种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事物内在规律的探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诗坛重要诗人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少时应进士不第。以叔父门荫入仕,历任州县属官。中年后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都官员外郎。梅尧臣在宋代诗坛具有很高的地位,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均有建树,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其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又与苏舜钦并称“苏梅”。他的诗歌注重政治内容,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淡。亦能文,其散文风格与诗相类。代表作品有《鲁山山行》《故原战》《襄城对雪》等。著有《宛陵先生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飞乌先日出,谁知彼雌雄。”开篇点题,描绘清晨乌鸦飞行的场景,“先日出”突出乌鸦的早起,“谁知彼雌雄”则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为下文对乌鸦行为的描述和思考做铺垫。第三、四句:“岂无腐鼠食,来啄秽厕虫。”通过疑问的形式,对乌鸦的行为提出质疑,暗示乌鸦的选择有些特别,引起读者对其行为动机的思考,也为下文诗人对乌鸦的评价埋下伏笔。第五、六句:“饱腹上高树,跋觜噪西风。”生动地描绘了乌鸦吃饱后的行为,“上高树”展现出乌鸦的栖息状态,“跋觜噪西风”则通过描写乌鸦扬起脖子鸣叫的情景,进一步刻画了乌鸦的形象,使读者对乌鸦的行为有更直观的感受。第七、八句:“吉凶非予闻,臭恶在尔躬。”诗人表明自己的态度,对乌鸦凶并不关心,强调“臭恶在尔躬”,将关注点引向乌鸦自身,体现出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洞察,以及对事物内在联系的思考。后两句:“物灵必自洁,可以推始终。”这是诗歌的升华部分,诗人由乌鸦联想到万物,提出“物灵必自洁”的观点,认为有灵性的万物都会自我清洁,由此可以推断其起始与终结,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探索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自解》

下一篇:宋·张载《土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