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毛随校腊":寒风中的雪片随着腊月的节奏纷纷扬扬,
# 校腊:一作“校猎”。
"浩浩古原沙":覆盖了古老原野上的沙尘,一片苍茫。
"寒竹弓声健":寒风中的竹林发出如弓弦般刚劲的声响,
"阴藏兔径赊":阴暗处躲藏的野兔小径显得模糊遥远。
"马头迷玉勒":马头上的玉饰被积雪遮掩,辨不清方向,
# 玉勒:马头络衔称为勒,以玉饰者为玉勒。
"鹰背落梅花":苍鹰背上落满了如梅花般的白雪。
"少壮心空在":少壮时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却已无施展之地,
"悠然感岁华":只能悠然长叹,感慨这流逝的年华。
宋代诗坛重要诗人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少时应进士不第。以叔父门荫入仕,历任州县属官。中年后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都官员外郎。梅尧臣在宋代诗坛具有很高的地位,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均有建树,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其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又与苏舜钦并称“苏梅”。他的诗歌注重政治内容,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淡。亦能文,其散文风格与诗相类。代表作品有《鲁山山行》《故原战》《襄城对雪》等。著有《宛陵先生文集》。
1. 分段赏析
“风毛随啸腊,浩浩古原沙”:首联描绘了腊月风雪交加的景象,雪花如风中之毛,随着腊月的寒风纷纷扬扬飘落,广阔的古原被雪覆盖,白茫茫一片,似沙漠般浩渺。此联营造出一种冬日特有的肃杀与苍茫之感,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观,也透露出一丝清冷孤寂,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寒入弓声健,阴藏兔径赊”:颔联从听觉和视觉角度进一步描绘冬景。寒冷让弓弦更紧,拉弓时声音更加清脆响亮,暗示了冬日的严寒,也从侧面体现出环境的艰苦。雪后的阴霾掩盖了兔子的踪迹,使其显得更加遥远难寻,隐喻了自然环境的寂静和冬日的静谧,在这寂静中,诗人或许感受到了时光的悄然流逝。“马头迷玉勒,鹰背落梅花”:颈联细腻地刻画了雪中动物的状态。马匹在雪中行走,马头上的玉勒被雪覆盖,难以辨认,增添了一种迷蒙的美感。雪花落在鹰背上,如同梅花点缀,以鹰背比喻雪的轻盈,以“落梅花”寓言雪的洁白,在寒冷的冬日中增添了一丝生机与灵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悟。“少壮心空在,悠然感岁华”:尾联由景及人,直抒胸臆。诗人感慨年轻时的壮志豪情如今已不复存在,只能悠然地感受岁月的流逝。“空”字道尽了壮志未酬的无奈与失落,而“悠然”看似豁达,实则蕴含着对时光匆匆、人生无常的淡淡忧伤,是一种历经世事沧桑后的感慨。
上一篇:宋·释宗杲《颂古六首(其五)》
下一篇:宋·戴复古《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