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王周浏览量:3
bīng
xuě
shèng
luò
huā
fēi
rào
fēng
tíng
zhī
shì
qiū
qiān
xià
chóu
méi
liǎng
diǎn
qīng
huā
xuě
xiāng
gēng
bèi
jīng
bàn
lián
juǎn
lóu
rén
gōu
xīn
yuè
wèi
chén
西

译文

她肌肤如冰雪般洁白,身子娇弱得仿佛承受不住风力,落花和飞絮在风亭周围轻轻缭绕。不知在秋千架下遇上了什么事,那双如青黛般的眉毛,竟因忧愁而紧紧蹙起。梨花像雪一样盛开,早已让人看得迷离,又被半夜受惊的乌鸦啼叫声惊扰。玉楼上帘幕卷起,四下里寂静无人,一弯新月还挂在西天,未曾沉落。

逐句剖析

"冰雪肌肤力不胜":她肌肤如冰雪般洁白,身子娇弱得仿佛承受不住风力,

"落花飞絮绕风亭":落花和飞絮在风亭周围轻轻缭绕。

# 风亭:亭子。,飞絮:飘飞的柳絮。

"不知何事秋千下":不知在秋千架下遇上了什么事,

"蹙破愁眉两点青":那双如青黛般的眉毛,竟因忧愁而紧紧蹙起。

"梨花如雪已相迷":梨花像雪一样盛开,早已让人看得迷离,

"更被惊乌半夜啼":又被半夜受惊的乌鸦啼叫声惊扰。

# 惊乌:受到惊吓的鸟。

"帘卷玉楼人寂寂":玉楼上帘幕卷起,四下里寂静无人,

"一钩新月未沉西":一弯新月还挂在西天,未曾沉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无题二首》是宋代诗人王周的七言绝句。第一首聚焦于一位女子,“冰雪肌肤”既写其容貌清丽,又似暗示其娇弱不胜力;“落花飞絮绕风亭”以暮春飘零之景烘托氛围,末两句“不知何事秋千下,蹙破愁眉两点青”,通过女子在秋千下紧锁愁眉的细节,将其难以言说的心事藏于景物与情态之中,余韵悠长。第二首则以夜景为主,“梨花如雪已相迷”勾勒出梨花盛开如白雪般迷蒙的画面,“更被惊乌半夜啼”以鸟鸣打破静谧,添几分凄清;“帘卷玉楼人寂寂,一钩新月未沈西”,玉楼孤寂,新月未落,在寂静中传递出淡淡的怅惘,整体意境朦胧,情感含蓄内敛,尽显无题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两首诗均以细腻的意象(冰雪、落花、梨花、新月等)勾勒场景,侧重刻画女子的含蓄愁绪,语言清丽,意境朦胧,尽显晚唐以来“无题”诗的婉约之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诗人

王周(?~?),宋代诗人。籍贯明州奉化(今属浙江)。大中祥符五年进士,乾兴元年以大理寺丞知无锡县,仁宗宝元二年以虞部员外郎知无锡县,庆历中曾知明州、抚州,皇祐四年致仕,居荆南。其诗今以清康熙四十一年席启寓琴川书屋影刊宋本《唐诗百名家全集·王周诗集》为底本,校以清江标影刊宋书棚本《唐人五十家集·王周诗集》及《全唐诗》,另据《全唐诗外编》补诗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其一:“冰雪肌肤力不胜,落花飞絮绕风亭”:“冰雪肌肤力不胜”以“冰雪”喻女子肌肤的洁白细腻,又暗写其娇弱之态,“力不胜”既指身体单薄,也隐隐透出精神上的倦怠,为后文的愁绪铺垫基调,“落花飞絮绕风亭”以暮春时节落花飘飞、柳絮纷飞的景象,营造出轻盈却略带萧瑟的氛围,“绕风亭”的动态场景,与女子的静态愁思形成对照,以景衬情。“不知何事秋千下,蹙破愁眉两点青”:聚焦具体场景,女子静立秋千下,眉间紧锁(“蹙破愁眉”),那双如黛的秀眉(“两点青”)因忧愁而紧蹙。诗人不直言愁因,仅以“不知何事”留白,让读者透过她的神态揣度其内心的隐秘烦忧,余韵悠长。其二:“梨花如雪已相迷,更被惊乌半夜啼”:“梨花如雪已相迷”以“梨花如雪”的洁白意象起笔,既写春夜梨花盛开的美景,又以“相迷”暗示夜色朦胧中花影与人影的交融,营造出迷离的意境,“更被惊乌半夜啼则以“惊乌半夜啼”的声响打破静谧,夜半鸦啼常含凄凉之意,为孤寂的氛围再添一层愁绪,从视觉到听觉强化了环境的清冷。“帘卷玉楼人寂寂,一钩新月未沈西”:转写场景,玉楼之上,帘幕轻卷,人迹寂然,唯有一弯新月悬于西天未沉。“人寂寂”与“新月未沉”形成静穆的画面,将女子的孤寂与夜的静谧融为一体,以景结情,余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公度《菩萨蛮·眉尖早识愁滋味》

下一篇:宋·戴复古《溪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