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合花开香满庭":夏夜,夜合花盛开,馥郁香气弥漫整个庭院,
# 夜合花:落叶乔木的花朵。
"夜深微雨醉初醒":夜深时分,细雨淅淅沥沥,我从沉醉中渐渐清醒过来。
"远书珍重何曾达":和兄弟说起在纷乱的年代写一份叮咛亲友珍重的书信也寄不到,
# 达:到达。,珍重:珍贵。,远书:远方来的书信。
"旧事凄凉不可听":家中的事情,件件桩桩都够凄凉的。
# 旧事:往事。
"去日儿童皆长大":离开的日子里那些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
# 皆:都。,去日:离开的日子。
"昔年亲友半凋零":过去的亲朋好友大部分已经亡故。
# 凋零:死去的委婉语。,昔年:过去的年代。
"明朝又是孤舟别":明天一早又要孤零零的乘船远离,
# 明朝:明天一早。
"愁见河桥酒幔青":想起河桥下青色的酒幔,心中不由得一阵忧愁,因为又要在那里与亲人分别饯行。
# 酒幔:从前酒店门前招客的幌子。
中唐诗人
窦叔向(729?~779?),唐代诗人。字遗直,京兆金城(今陕西兴平)人。代宗大历初登进士第,历官国子博士、江阴令、左拾遗等职,后被贬为溧水县令。其尤善五言诗,名冠当时同辈。其诗法严谨,又不同于常见的创作格式与套路。有作品如《贞懿皇后挽歌三首》(今存二首)。其五子常、牟、群、庠、巩皆以文名,时编为《窦氏联珠集》。另有作品《过担石湖》《夏夜宿表兄话旧》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旧题材诗。生动描绘了诗人与久别重逢的故交在老大之年追忆往昔,倾诉中饱含辛酸甘苦、絮语不断的情境,表达了重逢时复杂而深厚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多感官描写:“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通过嗅觉描绘夜合花的香气弥漫庭院,以触觉感知深夜微雨带来的清凉,同时视觉上呈现出夜雨朦胧之景,多种感官交织,生动展现夏夜氛围,烘托出诗人与表兄重逢时的惬意心境。起兴:以“夜合花开香满庭”起兴,先写夏夜庭院中夜合花盛开、香气四溢之景,借美好的自然景象引发下文与表兄久别重逢、深夜畅聊往事的叙写,由景及情,自然地引出诗歌怀旧叙情的主题。借景抒情:首联“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借夏夜夜合花飘香、微雨飘落之景,烘托出诗人与表兄久别重逢的愉悦心情,以及深夜畅聊的闲适氛围。
3. 分段赏析
首联从夏夜切入,综合运用视觉、味觉等多种感官描绘。“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夜合花于夏季绽放,朝开暮合,夜间香气愈发浓郁,表兄庭院里此花盛开,芬芳四溢,呈现出典型的夏夜物候特征,也巧妙烘托出诗人与表兄久别重逢后的喜悦心情。二人久别重逢,开怀畅饮,直至深夜醉意渐消,此时恰逢细雨飘落,空气清新凉爽。在这静谧的深夜,白日因诸多琐事未能深入交流的遗憾得以弥补,于是二人兴致勃勃地开启了长夜的叙旧之旅。中间二联围绕“话旧”展开,细腻地倾诉着岁月积淀的复杂情感。“远书珍重何曾达”,深刻道出了离别岁月里,即便怀着满心关切与思念寄出书信,也往往难以送达,最终导致音信断绝的无奈;“旧事凄凉不可听”,则描绘出重逢后本可尽情倾诉别后经历,然而过往的种种遭遇太过凄凉,让人不忍细细诉说。“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两句,以强烈的今昔对比,展现出时光飞逝带来的巨大变迁。曾经的孩童如今已长大成人,这本是令人欣慰之事,但与之相对的是众多昔日亲友已离世,世事变幻无常,人生短暂易逝,令人无限感慨。这些贴近生活的细节,真实而平凡,却极易引发读者的共鸣,正如俞陛云所说“以其一片天真,最易感动”,简单的文字蕴含着直击人心的力量。尾联从话旧自然过渡到话别,本质上仍是对往昔离别的追忆与感慨。“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诗人想象着明日一别,又将独自踏上孤舟,漂泊远行。那黄河畔、桥头边青色的饯行幔亭,仿佛是过往离别的重现。一个“又”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对漂泊不定生活的厌倦。今日欢聚的喜悦与明日离别的愁绪相互交织,新愁勾起旧怨,明日饯行的苦酒,又怎能与今夜欢聚的酣畅相比?“愁见”二字,将诗人的惜别之情与对人生坎坷的感慨尽情抒发出来,既是此次话旧的终结,也如同离别的预演,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显著特色在于亲切自然。其语言质朴无华,宛如与友人对床夜话、闲话家常,于平淡之中蕴含真趣。司空图《诗品》论“自然”时强调“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主张顺应自然,摒弃刻意雕琢,认为唯有真情流露方显真美,矫揉造作则失生气。诗中“夜合花开香满庭”一句,浅白而不流于浮泛,艳丽却不失雅致,天然成韵,既紧扣“夏夜”诗题,又以花香满庭的意象,巧妙营造氛围。“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两句对仗自然,毫无雕琢痕迹。此诗技巧娴熟,风格平易近人,语言亲切真挚,似与读者促膝长谈。诗人以亲身体验为基,情感自然流淌,真实动人,堪称“情文兼至”的优秀诗作。
# 周敬曰:好起结,中本真情,不费斧凿。不知者以为太直致。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珍重”下接“何曾”妙,“何曾”上加“珍重”妙。此亦人人常有之事,偏能写得出来也。五、六是人人同有之事,是人人欲说之话,不叹他写得出来,叹他写来挑动。“明朝又别”四字,隐然言他日再归,便是儿童亦已凋零,亲友并无半在也。可不谓之大哀也哉!
明末清初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此诗章法一句紧似一句,无凑泊散缓之病,作意可师。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
# 收结惓切动情,迥异寻常晤对,妙。
清谭宗《近体秋阳》
# 七律发端倍难于五言,如杜员外“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之奥折,钱员外“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暨卢允言“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之幽秀,刘得仁“御林闻有早莺声,玉槛春香九陌晴”之朗润,窦叔向“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酒初醒”之闲逸……尚可备脱胎换骨之用。然但宜师其势,不当仿其意。
清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
下一篇:唐·陆龟蒙《江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