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复一日":一天又一天,
"来如赴海波":时光如海浪般奔涌向前。
"今晨我无粮":今早我无米下锅,
"未卜晡夕过":不知今晚能否熬过。
"辛苦幸一饱":勉强吃顿饱饭已属不易,
"知复有明何":更别提明天如何。
"平生实愚闇":我这一生实在愚钝,
"虑浅忧则多":思虑浅薄却总忧心忡忡。
"雀鼠偷太仓":麻雀老鼠都在偷盗国家粮仓,
"田野蜚螟蛾":田野里害虫成灾。
"至尊尚旰食":皇帝还在为政务操劳到深夜,
"边防望投戈":边疆将士却盼着放下武器。
"我欲沥血诉":我想剖开胸膛诉说民间疾苦,
"官府多谴呵":官府却对我厉声呵斥。
"进退羝触藩":进退就像公羊抵撞藩篱,
"屈郁鹏在罗":抑郁如大鹏被困罗网。
"壮心一不遂":壮志未酬身先老,
"六龙奄蹉跎":时光如六龙驾车般飞速流逝。
"所以忧世人":正因担忧天下苍生,
"散发归岩阿":不如披散头发隐居山林。
"长生傥可学":若真能修成长生之术,
"吾其驻义娥":我愿留住日月永驻人间。
南宋诗人、诗论家
敖陶孙(1154~1227),南宋诗人、诗论家。字器之,号臞翁、臞庵,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庆元五年进士,历任海门主簿、漳州教授等,官终奉议郎。敖陶孙的诗针砭时政,多为古体,往往放意而行,风格雄浑深厚。敖陶孙兼擅诗评,有《诗评》一篇,品评前人诗作,以形象简约的语言精要勾勒,造语隽妙,颇受后人推许。著有《臞翁诗集》。
1. 分段赏析
“一日复一日,来如赴海波”两句以时间为对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时光的流逝比作奔赴大海的波浪,形象地展现出时间匆匆、不可阻挡的特点,为全诗奠定了时光易逝、命运无常的基调。“今晨我无粮,未卜晡夕过”两句是对诗人生活困境的直白描述。“今晨”与“晡夕”点明时间跨度,诗人直言早晨就已无粮,不知道能否熬过当天下午和晚上,生动地呈现出其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的悲惨处境,让人深切感受到生活的艰难。“辛苦幸一饱,知复有明何”两句承接上文,写出诗人即便辛苦劳作换得一次饱餐,却依然对明天充满担忧。这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进一步强化了生活的困苦与无奈,也反映出当时底层民众生活的艰难与无助。“平生实愚闇,虑浅忧则多”两句是诗人的自我剖析,他自谦说自己生性愚笨、见识短浅,却总是有诸多忧虑。表面看似自嘲,实则暗含对自身境遇的无奈感慨,也为后文抒发对社会问题的忧虑埋下伏笔。“雀鼠偷太仓,田野蜚螟蛾”两句运用象征手法,以“雀鼠偷太仓”暗喻贪官污吏对国家仓库的侵吞,“田野蜚螟蛾”象征着灾荒对百姓田地的破坏,形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与民生的艰难,展现出社会的黑暗现实。“至尊尚旰食,边防望投戈”两句,“至尊”指帝王,“旰食”表明帝王为国家事务操劳到很晚才吃饭,体现出诗人对帝王心系国事的描述;“边防望投戈”则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和平的期盼,希望战争早日平息,流露出其对国家局势的关心与担忧。“我欲沥血诉,官府多谴呵”两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无奈。诗人怀着满腔热忱,想要向官府倾诉民间疾苦,却常常遭到呵斥指责,深刻地反映出当时官场的黑暗,以及百姓申诉无门的悲惨状况,体现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进退羝触藩,屈郁鹏在罗”两句运用典故,“羝触藩”形容人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鹏在罗”将自己比作被困在罗网中的大鹏,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在现实中的困境与壮志难伸的苦闷,凸显其内心的无奈与悲愤。“壮心一不遂,六龙奄蹉跎”两句,“壮心”表明诗人的远大抱负,“六龙”代指时间,诗人感叹自己的壮志未能实现,时光却已白白流逝,进一步强化了其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读来令人惋惜。“所以忧世人,散发归岩阿”两句交代诗人归隐的缘由,因为对世人的忧虑,对现实的失望,诗人决定披散头发归隐山林。这一选择既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暗含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展现出诗人在无奈之下的人生抉择。“长生傥可学,吾其驻羲娥”两句以假设的语气,表达如果能够学习长生之术,就希望能留住时光。这既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是对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不甘。
上一篇:宋·胡仲弓《四明月》
下一篇:宋·释文珦《野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