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绿
shuǐ

朝代:宋作者:曹勋浏览量:3
chūn
guāng
yǒu
huī
shuǐ
lǎn
jié
dàn
dàng
rén
zhào
yǐng
kōng
míng
miè

译文

春天的阳光洒下剩余的光辉,映照在水中,仿佛可以伸手揽入怀中、编织起来。​我也是性情疏放洒脱之人,水中的倒影在清澈的波光里时隐时现。

逐句剖析

"春光有余辉":春天的阳光洒下剩余的光辉,

"入水可揽结":映照在水中,仿佛可以伸手揽入怀中、编织起来。

"予亦淡荡人":​我也是性情疏放洒脱之人,

"照影空明灭":水中的倒影在清澈的波光里时隐时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绿水曲》是南宋诗人曹勋创作的五言绝句,收录于《松隐文集》。此诗描绘春日余晖映水之景,首两句以独特笔触写春光入水可揽,后两句以“淡荡人”自喻,借水中照影的空明灭现,表达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全诗语言质朴,景与人相融,其空灵意境与作者历经靖康之变、三次出使金国的仕宦经历形成潜在呼应,展现出简洁中见深意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文学家

曹勋(1098~1174),宋代文学家。字公显,一作功显,号松隐,颍昌府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北宋末年词人曹组之子。宣和进士,靖康之变后从徽宗北迁,受命自燕山遁归,诣阙上徽宗御衣。绍兴中两度使金,不辱使命。曹勋的诗中多写出使见闻,尤以使金诗著名。其词多应制咏物之作,与其父偏好俗体不同,多见一时中兴之盛。亦涉及宫廷郊庙乐章,颇为典雅中正。代表作品有《入塞》《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夹竹桃花·咏题》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绿水曲》是南宋诗人曹勋所作。曹勋有着特殊的人生经历,建炎元年(1127),他随宋徽宗被俘北上,后冒死南归向宋高宗递交徽宗血书,绍兴十一年(1141)至绍兴二十五年(1155)间又三次出使金国。这段经历让他的诗作常含家国情怀与隐逸之思的冲突,而《绿水曲》中“淡荡人”的自我定位,便折射出他在政治抱负与个人志趣之间的矛盾心境,此诗正是在这样的人生境遇与心境下创作而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抒情诗。诗歌借春日余晖映水、水中照影等意象,描绘了春光入水可揽的奇妙景象,展现了诗人以“淡荡人”自喻的心境,表达了其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同时折射出在政治抱负与个人志趣之间的矛盾。

2. 写作手法

虚实相生:诗中“照影空明灭”一句,“照影”是对水中倒影这一实景的视觉描写,光影的“空明灭”呈现出具体可感的画面;而这实景描写又暗含着诗人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这一虚写情感,实景为虚情提供依托,虚情赋予实景深层意蕴,二者相互交融,强化了诗歌的意境表达。

3. 分段赏析

“春光有余辉,入水可揽结”,开篇即捕捉春日余晖入水的瞬间,春光洒落水面,余晖脉脉仿佛可伸手揽入怀中,“余辉”既点明春日阳光的柔和不烈,又带着几分时光稍纵即逝的微妙感,“揽结”二字既写尽水面波光粼粼的明媚,又暗含诗人对春光的珍视与喜爱。​“予亦淡荡人,照影空明灭”则由景及人,将自身融入这春日水影之中。诗人以“淡荡人”自喻,性情如春风般疏朗自在;水中倒影随波光浮动,在空明与朦胧间闪烁不定,“空明灭”三字既写水面光影的变幻之态,又暗合诗人恬淡随性的心境,景与情在水中倒影中自然相融,不着痕迹却余味袅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曾觌《诉衷情·夜直殿庐,晚雪,因作》

下一篇:宋·陆游《秋雨渐凉有怀兴元三首(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