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shī
jiǔ
shí
shǒu
sì​​

朝代:宋作者:曹勋浏览量:2
zhēng
shā
wéi
chéng
tiě
yòng
zuò
xiàn
wèi
shēn
hài
xiān
wèi
yōu
huàn
jiā
shì
wèi
nuǎn
zhǐ
yǒng
tàn
zài
zài
xiǎn
tuī
lèi
rén
zhě
jiàn

译文

把沙子蒸制后当作城墙,用铁冶炼后用作界限。还没有伸张对方的利害关系,就先为自己担忧祸患。家庭事务的席位还没坐热,基业就已经让人长久叹息。在于德行而不在于险要的地势,以此类推仁德之人会劝谏。

逐句剖析

"蒸沙以为城":把沙子蒸制后当作城墙,

"冶铁用作限":用铁冶炼后用作界限。

"未伸彼利害":还没有伸张对方的利害关系,

"先为己忧患":就先为自己担忧祸患。

"家事席未暖":家庭事务的席位还没坐热,

"基址已永叹":基业就已经让人长久叹息。

"在德不在险":在于德行而不在于险要的地势,

"推类仁者谏":以此类推仁德之人会劝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居杂诗九十首(其四)》是宋代诗人曹勋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议论,阐述了深刻的道理。诗的前两句以蒸沙成城、冶铁为限这种看似坚固实则荒谬的行为,来比喻那些只注重外在形式而不顾实际的行为。第三、四句进一步指出这种行为背后的短视,还没有考虑他人的利害关系,就先为自己担忧。第五、六句则从家庭事务的角度,说明这种只注重表面而忽视根本的行为会导致基业不稳,让人叹息。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强调德行的重要性,而不是依靠险要的地势,并以此劝诫仁德之人。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刻,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文学家

曹勋(1098~1174),宋代文学家。字公显,一作功显,号松隐,颍昌府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北宋末年词人曹组之子。宣和进士,靖康之变后从徽宗北迁,受命自燕山遁归,诣阙上徽宗御衣。绍兴中两度使金,不辱使命。曹勋的诗中多写出使见闻,尤以使金诗著名。其词多应制咏物之作,与其父偏好俗体不同,多见一时中兴之盛。亦涉及宫廷郊庙乐章,颇为典雅中正。代表作品有《入塞》《饮马歌·边头春未到》《夹竹桃花·咏题》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蒸沙以为城,冶铁用作限”,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蒸沙成城、冶铁为限这种看似坚固实则荒谬的行为,形象地比喻了那些只注重外在形式而不顾实际的行为。这种比喻新颖独特,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为后文的议论奠定了基础。“未伸彼利害,先为己忧患”,进一步剖析了这种行为背后的短视和自私。还没有考虑他人的利害关系,就先为自己担忧,这种行为是自私和短视的表现,诗人通过这一联的议论,揭示了这种行为的本质。“家事席未暖,基址已永叹”,从家庭事务的角度,形象地说明了这种只注重表面而忽视根本的行为会导致基业不稳,让人叹息。通过具体的事例,使抽象的道理更加具体可感,增强了诗歌的说服力。“在德不在险,推类仁者谏”,点明主旨,强调德行的重要性,而不是依靠险要的地势。并以“推类”的方式,劝诫仁德之人要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品德。这一联是全诗的核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嵩《近闻》

下一篇:宋·宋太宗《逍遥咏(其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