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鹿
míng
yàn
shī

朝代:宋作者:叶适浏览量:3
鹿
míng
zhù
zhōu
shì
wéi
shí
yǒng
jiā
jìn
qiān
zǎi
wén
shèng
xián
hóu
fèng
míng
zhǐ
jiàn
suǒ
qiū
fēi
bǎo
nán
shí
jiàn
fáng
qún
chī
chéng
yún
zhī
wèi
zhòng
wèi
shī
zhě
bēi
guǎ
xué
lǎo
mán
jiāng
zhī
yǎng
xīn
duō
cái
kuì
zhī
yǐng
qíng
shuāng
wàn
wēi
fèng
zhèng
gāo
fēi
zhāo
yáng
huì
huì
chūn
绿
ruí
ruí
xīn
róng
qīng
jié
shì
zhōng

译文

《鹿鸣》篇载于《诗经·小雅》,本是周代宴饮贤才的雅乐,每个时代的选才标准,总与当下需求相契。永嘉这方土地历经近千年岁月,文化学术更是一片繁荣盛景。贤能的长官谨奉圣明旨意,主持科举的棘院在秋日里悄然闭合。珍稀的人才本就难被众人识得,独自鉴赏时更要防备世俗的讥议。确实,得遇贤才是件欣慰之事,却也为那些错失机遇者深感惋惜。我这粗鄙之人向来学识浅薄,如今垂老之年,空说自己略懂一二。抬头欣喜众多才俊汇聚一堂,低头羞愧自己形单影只,无以为继。看那万里晴空下秋霜肃杀,凤凰正振翅高飞,姿态轩昂。如朝阳初升时凤羽振动之声清越,似春日梧桐抽芽,绿叶繁茂生机盎然。新的荣誉切忌轻易追逐,坚守高洁的节操,我立誓要坚持到生命终章。

逐句剖析

"鹿鸣著周雅":《鹿鸣》篇载于《诗经·小雅》,本是周代宴饮贤才的雅乐,

"取士各惟时":每个时代的选才标准,总与当下需求相契。

"永嘉近千载":永嘉这方土地历经近千年岁月,

"文物盛于斯":文化学术更是一片繁荣盛景。

"贤侯奉明指":贤能的长官谨奉圣明旨意,

"荐棘锁秋扉":主持科举的棘院在秋日里悄然闭合。

"希宝难聚识":珍稀的人才本就难被众人识得,

"独鉴防群嗤":独自鉴赏时更要防备世俗的讥议。

"诚云得之慰":确实,得遇贤才是件欣慰之事,

"重为失者悲":却也为那些错失机遇者深感惋惜。

"鄙夫素寡学":我这粗鄙之人向来学识浅薄,

"已老谩将知":如今垂老之年,空说自己略懂一二。

"仰欣多材聚":抬头欣喜众多才俊汇聚一堂,

"俯愧只影踦":低头羞愧自己形单影只,无以为继。

"晴霜万里肃":看那万里晴空下秋霜肃杀,

"威凤正高飞":凤凰正振翅高飞,姿态轩昂。

"朝阳羽翙翙":如朝阳初升时凤羽振动之声清越,

"春梧绿蕤蕤":似春日梧桐抽芽,绿叶繁茂生机盎然。

"新荣忌轻觅":新的荣誉切忌轻易追逐,

"苦节誓终期":坚守高洁的节操,我立誓要坚持到生命终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鹿鸣宴诗》是南宋文学家叶适于1178年创作的一首诗作,诗题源自《诗经·小雅·鹿鸣》这一周代宴饮经典。全诗以"鹿鸣著周雅,取士各惟时"为核心意旨,生动展现了宋代科举制度下地方官员为新科举子设宴饯行的礼仪场景。作为永嘉学派的代表学者,叶适通过此作既延续了唐代鹿鸣宴的文化传统,又彰显了宋代科举取士的时代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哲学家,“永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叶适(叶適)(1149?~1223),宋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正则,号水心,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因其晚年讲学于永嘉城外的水心村,故又被称为“水心先生”。淳熙五年进士,历任太学正、博士等职。开禧北伐,因力主抗金,为韩侂胄所重。韩侂胄被杀后,以“附韩侂胄用兵”罪名被弹劾,遂返回故乡,从事讲学、著述而终身。卒谥忠定。叶适是永嘉学派的巨擘,他反对空谈性理,提倡“事功之学”,重视功利与义理的统一。其文精诣高妙,各体皆工,尤以碑版之作简质厚重而闻名。其不满江西诗派奇拗生硬的诗风,而倾向于晚唐,尤其尊崇姚合、贾岛的流利清淡。著作有《习学记言》《水心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鹿鸣宴作为科举制度中的重要礼仪活动,起源于唐代州长官宴请新科举子的传统。宋代延续了这一做法,地方发解举子赴省试前夕,通常由州郡长官或转运使主持设宴饯别。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叶适,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创作此诗,既以文学笔触记录了科举礼仪的具体形态,也蕴含着对人才选拔制度的深层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科举宴饮题材的政论诗。全诗将宴饮场景与人才选拔相结合,围绕选拔人才的核心主题,既赞颂了文化昌明、贤侯尽职和英才汇聚的景象,又深刻反思了识才之难与失才之悲,并最终以凤凰高翔为喻,勉励新科士子珍视荣耀、恪守苦节以期大成,体现了宋代科举制度下文人“学而优则仕”的价值取向。

2. 分段赏析

“鹿鸣著周雅,取士各惟时。”这两句是交代鹿鸣宴的起源和主旨。首句点明“鹿鸣”一词出自《诗经·小雅·鹿鸣》,是周代宴飨嘉宾的乐歌,奠定了全诗咏颂人才选拔的基调。次句“取士各惟时”则点明核心思想:选拔贤才必须顺应时代的需求。这里既追溯了鹿鸣宴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也强调了其核心功能——为国家适时选拔人才。“永嘉近千载,文物盛於期。”这两句是赞美永嘉地区的文化昌盛。诗人将目光从历史拉回当下,指出永嘉地区近千年来文教礼乐在当下这个时代达到了鼎盛。这既是对地方文化成就的颂扬,也为下文描述此次鹿鸣宴选拔人才提供了背景铺垫,暗示此地人才辈出。“贤侯奉明指,荐棘锁秋扉。”这两句是描述主考官主持考试的场景。上句“贤侯奉明指”写主持考试的官员是奉朝廷的明确旨意行事,点明考试的权威性和官方性质。下句“荐棘锁秋扉”具体描绘考场环境,考场周围设置荆棘,考场的大门在秋试期间紧紧关闭。这生动再现了科举考试森严肃穆、与外界隔绝的氛围。“希宝难聚识,独鉴防群嗤。”这两句是议论选拔人才的难度和考官的职责。上句“希宝难聚识”以稀世珍宝比喻难得的人才,指出真正杰出的人才往往难以被众人一致认同。下句“独鉴防群嗤”则写考官肩负重任,他需要凭借独到的眼光去识别人才,同时要提防因见解不同而可能招致的众人讥笑。这揭示了选拔真才的复杂性和考官独立判断的必要性。“诚云得之慰,重为失者悲。”这两句是表达选拔结果带来的复杂情感。上句“诚云得之慰”直抒胸臆:诚然,得到英才令人欣慰。下句“重为失者悲”则笔锋一转,强调更令人深感沉重的是为那些被遗漏的贤才感到悲哀。这体现了诗人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选拔机制难以周全的深刻认识,流露出惜才之情和遗憾。“鄙夫素寡学,已老谩将知。”这两句是诗人的自谦之词。诗人自称见识浅陋、一向学问贫乏,如今年纪已老,只能勉强参与其中略知一二。这既符合古代文人自谦的习惯,也可能暗含诗人对自身虽参与盛事但才学有限的感慨。“仰欣多材聚,俯愧只影踦。”这两句是描写诗人参加宴会时既欣喜又惭愧的心情。上句“仰欣多材聚”写诗人抬头仰望,为众多英才汇聚一堂而感到欣喜。下句“俯愧只影踦”则写低头自视,面对自己孤单的身影和才疏学浅的处境,感到惭愧。一“仰”一“俯”,对比鲜明地刻画出诗人身处人才济济场合的复杂心态。“晴霜万里肃,威凤正高飞。”这两句是描绘秋日景象并象征人才崛起。上句“晴霜万里肃”写实景,秋日万里晴空下寒霜覆盖,天地一片肃杀清朗,点明鹿鸣宴举行的季节特征和环境氛围。下句“威凤正高飞”由实转虚:以威严的凤凰正在高飞为喻,象征此次选拔出的杰出人才正崭露头角、前途远大。“朝阳羽翙翙,春梧绿蕤蕤。”这两句是进一步以凤凰意象描绘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上句“朝阳羽翙翙”写朝阳下,凤凰的羽毛在阳光下闪耀,象征人才沐浴在朝廷恩泽中焕发光彩。下句“春梧绿蕤蕤”写春天的梧桐树,枝叶繁茂青翠,象征国家为人才成长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和良好的环境。“新荣忌轻觅,苦节誓终期。”这两句是对新晋人才的劝诫和期许。上句“新荣忌轻觅”告诫新科得中者,对于新获得的荣耀,要切忌轻率地去追求,意指不可骄傲自满、急于求成。下句“苦节誓终期”则提出期望,希望他们坚守清苦的节操,发誓要持之以恒直到最终,意指要始终如一地保持高尚品德和勤勉精神。这是诗人对后辈的谆谆教诲,体现了对人才品德的重视。

3. 作品点评

该诗属于宋代鹿鸣宴题材诗作,与苏轼《鹿鸣宴》等宋代文人作品形成题材上的呼应,又与同时期张栻同类创作构成集群特征。作为永嘉学派重要文献,它呈现了南宋科举文化的区域特色,诗中用典精当、结构严谨,体现了叶适"事功之学"理念与文学创作的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三叠》

下一篇:宋·刘克庄《三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