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接长江":秦淮河与长江相连,
"活活流不已":江水汩汩地流淌,永不停息。
# 活活:丁本作浩浩。
"高亭出城角":那座高高的赏心亭耸立于城墙的一角,
"四面尽湍水":它的四周都是湍急的水流。
"山川孤云飞":远处的山川之间,孤云在飘荡,
"槛阁清风起":亭台栏杆之处,清风徐徐吹起。
"望远何所思":向远方眺望的时候心中在思念着什么,
"故人在千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老朋友啊。
北宋天文学家、药物学家
苏颂(1020~1101),北宋天文学家、药物学家。字子容,祖籍泉州(今属福建),后徙丹阳(今属江苏)。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晚年入阁拜相。苏颂博学多才,于书无所不读。他在自然科学方面成就显著,元祐三年组织韩公廉等人制造水运仪象台,七年竣工,并著《新仪象法要》予以介绍;还制造了一具浑天仪,直径约2米。其组织增补《开宝本草》,完成后称《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又著《图经本草》,对药物学考订有很大帮助。今人辑有《苏颂全集》。
1. 分段赏析
“秦淮接长江,活活流不已”两句是描写登赏心亭所见之水的远景。“接”字将秦淮河与长江巧妙相连,展现出江水浩渺无垠、相互贯通的宏大景象。“活活”一词运用叠音词,生动形象地模拟出江水汩汩流淌的声音,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江水奔腾不息的动态之美。诗人开篇便描绘出如此壮阔的水景,不仅点明了赏心亭周边的地理环境,也为全诗奠定了一种雄浑、壮阔的基调,使读者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力量。“高亭出城角,四面尽湍水”两句是对赏心亭周边环境的细致刻画。“出”字赋予了高亭一种动态感,仿佛它从城角拔地而起,傲然挺立,突出了高亭的高耸与醒目。“四面尽湍水”则进一步强调了高亭所处的独特位置,四周皆是湍急的水流,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又略带险峻的氛围。这两句诗通过对高亭和水流的描写,展现出赏心亭的雄伟气势和周围环境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登高远眺时所面临的宏大视野。“山川孤云飞,槛阁清风起”两句描绘了一幅空灵、悠远的画面。“山川”点明了广阔的天地背景,“孤云飞”则在这广阔的背景下增添了一份孤独与飘逸。孤云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飘荡,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而“槛阁清风起”则从视觉转向触觉和听觉,清风拂过槛阁,带来丝丝凉意,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孤云”与“清风”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意境,使诗人的心境也在这自然之景中得到了片刻的宁静与超脱。“望远何所思,故人在千里”两句是全诗的情感升华。“望远”承接前文对登高远眺的描写,点明了诗人此刻的动作和心境。当诗人极目远眺时,心中涌起了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何所思”以疑问的形式,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引发读者的思考。而“故人在千里”则直接点明了思念的对象和距离,强调了空间的遥远和思念的深沉。这两句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将诗人的思乡念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全诗在壮阔的景物描写之后,回归到真挚的情感抒发上,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