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痛饮":饮美酒,读《离骚》,
# 离骚痛饮:“离骚”三句:人生佳处,但能读《离骚》饮酒,不需他物。《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问人生佳处":人生最美好的地方在哪里,
# 问:一作笑。
"能消何物":还有什么更令人得意的事呢。
"江左诸人成底事":那个东晋的谢安、王导那些人做了什么伟业呢,
# 江左诸人:指东晋谢安、王导诸人。江左,长江以东,晋使南渡,东晋及宋、齐、梁、陈相继建都金陵,占领江左一带。
"空想岩岩青壁":王衍虽然避世,
# 岩岩青壁:东晋名士王衍,人称“岩岩清峙,壁立千仞”。
"五亩苍烟":隐居于五亩烟霞,
# 五亩苍烟:“五亩”三句:词人借描绘岁寒翠竹以自比。
"一丘寒玉":一丘瑞雪的山水田园之所,
# 寒玉:喻寒竹。
"岁晚忧风雪":晚年依旧是罹遭风雪,不得善终。
# 风雪:喻忧患。
"西州扶病":谢安带病西州之行,
# 西州扶病:“西州”二句:引谢安故事。谢安为东晋名臣,文武兼备,有天下之志,淝水大捷后乘胜追击,一度收复河南失地。然终因位高风大招人忌,被迫出镇广陵,不问朝政。太元十年,谢安扶病舆入西州,不久病逝。
"至今悲感前杰":至今想来都觉悲壮。
# 前杰:指谢安。谢安求隐退而不果,被迫出镇广陵(扬州),后还都,以病躯入西州门,未几病卒。
"我梦卜筑萧闲":我梦中选择在萧闲之地建房居住,
# 卜筑萧閒:词人在镇阳别墅筑有萧闲堂,故自号为萧闲老人。卜筑:择地而建房舍。萧闲:词人为丞相时在镇阳别墅筑“萧闲堂”,并自号“萧闲老人”。
"觉来岩桂":醒来时,山间的桂花开了,
"十里幽香发":幽香飘散十里远。
"磈磊胸中冰与炭":心中郁结的块垒,
# 冰与炭:冰炭一冷一热,不能同器,喻水火中骚乱不宁。,磈磊:垒块,胸中不平的样子。磈:一作块。
"一酌春风都灭":一杯酒下肚,便如春风拂过,尽数消散。
"胜日神交":在这美好的日子里,与知己心神相通,
# 神交:慕名而没见过面的交往。
"悠然得意":悠然自得,
"遗恨无毫发":连一丝离愁别恨都不复存在。
"古今同致":古今之人的情怀本就相通,
"永和徒记年月":永和年间不过是空记个年月罢了。
# 永和: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
金代文学家
蔡松年(1107~1159),金代文学家。字伯坚,自号玩世酒狂,又号萧闲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宣和末年,跟随父亲镇守燕山,宋军败绩随父亲降金,天会年间授真定府判官,官至右丞相,封卫国公。正隆四年病逝,追封吴国公,谥文简。蔡松年工诗善词,在词坛上与吴激齐名,时称“吴蔡体”。其诗风清峻,词作清丽,部分作品流露出对仕金的悔恨和归隐的愿望。他作词崇尚苏轼,不仅多处化用苏轼诗词中的句子,而且还有多首追和苏轼之作。著有《蔡松年文集》《明秀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古词,这首词的上片巧妙地传达出了词人对现实世界的深深不满,以及对官场生涯的极度厌倦,从而为下片尽情抒发隐居避世、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情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诗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江左诸人成底事,空想岩岩青壁。”引用了王衍的故事。王衍乃东晋名士,字麦甫,人称“岩岩清峙,壁立千仞”,意指其风度翩翩,如高峰峻岭般屹立不倒。此句以犀利笔锋批判东晋名士的虚浮行径,“成底事”质问其治国功业何在,“空想岩岩青壁”讽刺其外表清高孤傲却空谈玄理、不务实务,终致国破身亡的悲剧,诗人借古讽今,通过此句揭露士大夫阶级的虚伪无能,隐含对金代官场空谈误国的愤懑,同时抒发自身仕金后矛盾苦闷的心绪。
3. 分段赏析
上片主要传达了作者对现实境况与官场黑暗的深切不满。起首三句“离骚痛饮”似在言说,人生畅快之事莫过于饮酒作乐、品读《离骚》。一个“痛”字与一个“笑”字,相映成趣,尽显激越与旷达之情,然而其中却隐隐透露出避世而居的意向。“江左诸人”二句引用了王衍的故事。王衍乃东晋名士,字麦甫,人称“岩岩清峙,壁立千仞”,意指其风度翩翩,如高峰峻岭般屹立不倒。顾恺之在《麦甫画赞》中曾如此赞誉他。王衍才情卓越,行事风格与众不同,一生崇尚老庄之道。然而最终却惨遭石勒杀害,临终前仍感叹:“唉,我们这些人虽然不如古人,但如果当初不沉溺于浮华虚无,而是齐心协力匡扶天下,或许还不至于落到今日这般境地。”这番话无疑昭示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逃避。“五亩苍烟”三句又融入了两个典故。“五亩苍烟”源自白居易《池上篇》,其中描述了一处十亩宅地、五亩园子的隐居之所。而“一丘”则取自《汉书·叙传》,意指在那山丘之中悠然自得地垂钓、栖居,便能远离尘嚣,享受宁静之乐。这里的一丘同样象征着退隐之地。“西州扶病”二句则引用了谢安的事迹。谢安身为东晋名臣,文韬武略兼备,心怀天下大志。淝水之战大捷后,他乘胜追击,成功收复了河南的失地。然而由于位高权重,引来他人嫉妒与排挤,最终被迫离京出镇广陵,不再过问朝政。太元十年,谢安带病乘车进入西州,不久便与世长辞。在这里,作者借谢安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无限向往。上片通过王衍与谢安这两出世、入世截然不同的故事,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犹豫与徘徊,最终只能以“岁晚忧风雪”这句充满忧患意识的话语收尾。下片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归隐的志向以及超脱世俗的快乐。换头处借助梦境展开联想,仿佛一苇轻舟,飞渡而至,从繁华京都来到镇阳别墅,这亦是从现实迈向理想的象征。在桂花馥郁的香气中,把酒畅饮,倾诉心中块垒,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清谈赋诗,若人生能如此度过,当真毫无遗憾,这便是作者所描绘的暮年理想生活图景。“块垒胸中冰与炭,一酌春风都灭”,这两句词妙在将胸中复杂交织的喜惧之情、不平之气,比作冰与炭的矛盾对立,然而在美酒的作用下,这一切皆归于消解,达到了无喜亦无忧的境界。结尾再次回归到诸公相聚唱和的场景。在那美好的日子里,神交古人,共鸣于心,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描述的永和九年聚会之盛况,又何必执着于记录具体的年份呢?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其用典如盐入水,既自然熨帖又寄意遥深;抒情言志则超脱尘俗,展现出高远的精神追求;音律处理上更见功力,清健雄浑的韵脚间暗藏顿挫变化,于词牌固有的节奏外,另有一种金石相击般的铮铮韵律。
# 此歌以“离骚痛饮”为首句,公乐府中最得意者。读之则其平生自处,为可见矣。
金文学家元好问《中州集》
# 全词清劲能树古。
清词人况周颐《蕙风词话》
# 用苏东坡《赤壁怀古》韵,评品古人,抒写怀抱,最后以旷达之情作结,很明显受到苏词的影响。
近代厦门大学教授黄拔荆《词史》
# “岁晚忧风雪”五字是篇中之眼,神魂所注。
近代古代文学教授严迪昌《金元明清词选》
# 梦生于情,“依旧”二字中,一波三折。艳词至小山,全以情胜,后人好作淫亵语,又小山之罪人也。
清陈廷焯《词则·闲情集》
上一篇:宋·陈焕《梅花村咏梅作》
下一篇:宋·陈允平《琐窗寒·禁烛飞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