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洗千峰晓":雨水冲洗过千峰,显得格外明亮,
"波涵万顷秋":湖面广阔,蕴含着万顷秋意。
"菱花开古镜":菱花在如古镜般的湖面上绽放,
"莲叶度轻舟":轻舟从莲叶间穿行而过。
"思远人谁识":思绪悠远,却无人能理解,
"身闲世不收":自身悠闲,不被世俗所拘束。
"望中时得句":眺望湖山之际,偶得佳句诗兴,
"倚櫂杂吴讴":倚着船桨,夹杂着吴地的歌谣。
葛天民,字无怀,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徙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曾为僧,字朴翁,其后返初服,居杭州西湖。与姜夔、赵师秀等多有唱和。其诗为叶绍翁所推许,有《无怀小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雨洗千峰晓,波涵万顷秋”,初秋的雨带着几分微凉,细细洗去了山间积攒的尘埃。清晨时分,天光初透,千峰在晓色中渐渐清晰,原本被云雾遮掩的轮廓此刻分明起来,草木的苍翠被雨水浸润得愈发鲜活,像是被重新晕染过的水墨画。湖面则如一块巨大的玉镜,广阔得望不到边际,“万顷”二字道尽了水势的浩渺。秋意不仅藏在渐凉的水汽里,更浸在湖水的清冽中,水面倒映着天光云影,水天相接处,分不清是天的蓝还是水的碧。这两句以“雨洗”“波涵”开篇,既写尽了雨后西湖的明净,又以“千峰”“万顷”的阔大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开阔而宁静的基调。颔联:“菱花开古镜,莲叶度轻舟”,秋日的西湖湖面平静无波,像一面历经岁月却依旧光洁的古镜,连一丝褶皱都没有。淡白色的菱花三三两两地绽放,星星点点缀在“镜面”上,既不喧闹,又添了几分生动的意趣。湖边的莲叶层层叠叠,挨挨挤挤地铺向远处,墨绿色的叶片上还沾着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一艘轻舟缓缓从莲叶间穿过,“度”字用得极妙,没有船桨划水的喧嚣,只有船身轻轻拨开莲叶的细微声响,仿佛不是船在动,而是莲叶在为小船让路。整个画面静中藏动,清新生动,尽显西湖秋日的温婉与灵动。颈联:“思远人谁识,身闲世不收”,诗人坐在舟中,望着远处的山影水色,心中涌起几分悠远的思绪。这思绪或许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味,或许是对世间纷扰的淡然,却不必说与谁听,毕竟这秋日湖上的闲情,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呢?“谁识”二字里没有失意的怅惘,反倒透着几分自得。而“身闲”更是此刻最真切的感受,远离了市井的忙碌与官场的纷扰,身心都舒展自在。“世不收”并非被世间抛弃,而是自己主动挣脱了世俗的牵绊,不被功名所累,不被琐事所困,这份隐逸的情怀,在秋日的宁静里愈发清晰,与前四句的自然之景相融,更显淡然超脱。尾联:“望中时得句,倚櫂杂吴讴”,诗人倚在船桨上,目光随意地落在湖面、远山、莲叶间,不经意间便有诗句涌上心头。这诗句不必刻意雕琢,全是眼前景、心中情的自然流露,就像这西湖的水,自然而然地流淌。偶尔,岸边传来几声吴地的歌谣,调子质朴轻快,带着水乡特有的温婉。诗人听着歌谣,偶尔也跟着哼上几句,船桨斜斜地靠在船边,湖面泛起细碎的涟漪又慢慢平复。“倚櫂”的姿态慵懒自在,“杂吴讴”的随性更添生活气息,没有文人的故作清高,只有与自然、与市井相融的闲适。这一句收束全诗,将泛舟的闲情推向极致,让人仿佛能看到诗人脸上淡然的笑意,感受到那份与西湖秋日融为一体的自在。
上一篇:宋·苏轼《韩干马十四匹》
下一篇:宋·释了惠《偈颂七十一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