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yáng
·
·
tóng
guān
huái
怀

朝代:元作者:张养浩浏览量:5
fēng
luán
tāo
shān
biǎo
tóng
guān
wàng
西
chóu
chú
shāng
xīn
qín
hàn
jìn
xíng
chù
gōng
què
wàn
jiān
dōu
zuò
le
xīng
bǎi
xìng
wáng
bǎi
xìng

译文

群峰众峦像是(在这里)聚集,大浪巨涛像是(在这里)震怒,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好一条)潼关路。遥望古都长安,(我)心潮起伏。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万间宫殿早已化做了泥土。一朝兴起,百姓受苦;一朝败亡,百姓还受苦。

逐句剖析

"峰峦如聚":群峰众峦像是(在这里)聚集,

# 聚:汇聚、聚集,用动词来表现群峰众多的样子。

"波涛如怒":大浪巨涛像是(在这里)震怒,

# 怒:这里比喻气势强盛,不可阻遏。

"山河表里潼关路":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好一条)潼关路。

# 山河表里: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是为表里。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表:外。里:内。

"望西都":遥望古都长安,

# 西都:指长安。

"意踌躇":(我)心潮起伏。

# 踌躇: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

"伤心秦汉进行处":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

# 秦汉进行处: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秦朝都城咸阳和西汉都城长安都在潼关西面。进行处,行程中经过的地方。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万间宫殿早已化做了泥土。

"兴":一朝兴起,

"百姓苦":百姓受苦;

"亡":一朝败亡,

"百姓苦":百姓还受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坡羊・潼关怀古》为元代张养浩赴陕西赈灾途经潼关时所作。此曲借古喻今,从历代王朝兴衰联想到民生疾苦,深刻揭示封建统治与百姓的矛盾,寄寓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民众的体恤。全曲层层推进,先绘景,再怀古,后议论,将苍凉景致、沉郁情思与精当见解融为一体,颇具感染力。字里行间弥漫着历史厚重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质,又形成沉郁独特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

张养浩(1269?~1329),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字希孟,号齐东野人,别号顺庵,晚号云庄老人,谥文忠,济南(今属山东)人。早年荐为东平学正,历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中书省参议,因上疏触怒英宗,遂辞官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起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积劳而病卒于任所。张养浩与元明善、曹元用齐名,号称山东“三俊”。其诗多写民生疾苦,诗风颇受散曲影响,通俗晓畅,风致潇洒。散曲风格豪宕放旷,超逸雄浑,时有清丽俊爽之气。其以散曲反映社会重大主题,提高了散曲的社会功能。代表作品有《山坡羊·潼关怀古》。有政论集《三事忠告》,诗文集《归田类稿》,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明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发生旱灾,张养浩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他为官清廉,体恤百姓。此前数年他已辞官隐居,决心不再入仕,但听闻此次征召是为救济陕西饥民,便不顾年老,毅然接受任命。西行途中,他亲眼见到百姓的深重苦难,内心感慨不平,于是散尽家中财物,全力投入救灾事务。《山坡羊・潼关怀古》当作于他此次奉命前往关中的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历史兴亡与民生疾苦​​的​​散曲,借​​潼关险要地势与秦汉宫殿废墟​​的景象,层层深入地揭示了封建王朝更迭中百姓永恒苦难的真相,被誉为“元散曲怀古之作的巅峰”。

2. 写作手法

古今对比:“宫阙万间”(昔盛)与“都做了土”(今衰)形成强烈反差,凸显历史虚幻感。虚实对照:实写潼关山河,虚写秦汉兴亡,历史长河中深化历史反思。虚实对照:“兴”与“亡”的反复对比,打破传统怀古诗格局,直指百姓永恒苦难。拟人:“聚”字赋予静态山峦奔涌汇聚的动态感,凸显潼关地势的雄伟险峻(视觉描写)。“怒”字将黄河波涛拟人化,既写水势汹涌(听觉描写),又展现了历史悲愤与自然力量的抗争。层层递进: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首句写峰峦重叠,潼关为群山环绕,一“聚”字见群山攒立之态,化静为动,状华山奔涌之势。次句写黄河怒涛,“怒”字赋河水以情志,见波涛翻涌之状,亦暗含诗人吊古之慨。三句总写潼关地势,山河环绕之险道跃然纸上,此等险要之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为下文感慨作铺垫。四、五句写遥望长安古都,凭吊古迹时思绪翻涌,激愤难抑。昔日六朝都城的繁华盛况,如今只剩残垣断壁,怎不令人怆然。六、七句点明伤感之由,“秦汉经行处”的宫阙万间皆化为尘土,看似叙史,实则隐含历代王朝更迭的惨烈图景。秦汉宫殿凝聚百姓血汗,终随王朝覆灭而倾颓,繁华成空的悲凉,既是为旧朝叹,亦为百姓哀。结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直抒胸臆:王朝兴起时,大兴土木致民力耗尽;王朝覆灭时,战乱频仍使百姓遭殃。历代兴衰轮回中,百姓始终是苦难的承受者。三层内容层层递进,景中含情,情中寓理,以凝练笔墨道尽历史沧桑与民生疾苦。

4. 作品点评

《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小令遣词警辟,形象鲜明,于浓烈的抒情色彩中迸发出先进思想的光辉。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语言精练,且富有人民性,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元散曲,乃至整个古典诗歌中,都是难得的优秀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潼关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历代的兴亡。首二句以如聚的峰峦和如怒的波涛来作为潼关“山河表里”的实写,虚实相映,开展之中,自见绵密。以下作者以光风斋月的性情,从悲天悯人的襟抱着眼,所以感人深邃。

不详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曾永义《黑暗时代的自由颂——元人散曲》

# 小令气势雄浑,自然生动,着一“聚”字,群山若动;着一“怒”字,大河动容。寥寥数字,历史便活;三言两语,醒目警心。真可谓振聋发聩,有若金石掷地。

不详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星琦《元曲三百首注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冕《墨梅》

下一篇:元·白朴《天净沙·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