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àn
ér
luò
jiān
shèng
lìng

朝代:元作者:张养浩浏览量:3
wǎng
cháng
shí
wèi
gōng
míng
shì
fēi
jīn
duì
shān
shuǐ
wàng
míng
wǎng
cháng
shí
chèn
shēng
zǎo
cháo
jīn
jìn
shǎng
yóu
rán
shuì
wǎng
cháng
shí
bǐng
dān
chí
jīn
xiàng
dōng
wǎng
cháng
shí
yǎng
chéng
guì
jīn
xiāo
yáo
zhī
wǎng
cháng
shí
kuáng
chī
xiǎn
fàn
zhuó
chī
zhàng
liú
zuì
jīn
biàn
便
huì
fēng
huā
xuě
yuè
yún
lái
shān
gèng
jiā
yún
shān
huà
shān
yīn
yún
huì
míng
yún
gòng
shān
gāo
xià
zhàng
yún
shā
huí
shǒu
jiàn
shān
jiā
鹿
mián
shān
cǎo
shān
yuán
huā
yún
xiá
ài
shān
jià
kàn
shí
háng
yún
shān
ài
zán
dǒu
sǒu
liǎo
yuán
liàng
chén
fēn
liǎo
qīng
yìn
西
fēng
fàn
zhōu
rèn
xuě
mǎn
pān
ān
bìn
yóu
shēn
qiě
zuò
tài
píng
mín
jiǔ
huá
fēng
yuè
shī
yín
luò
shuǐ
chūn
ér
jīn
shí
dōng
huá
mèng
hóng
qún
xiū
nán
yún
sān
shí
nián
mèng
jīng
cái
xiāo
jìn
dāng
nián
huā
yuè
xīn
dōu
biàn
zuò
liǎo
jīn
shān
lín
xìng
zǎo
shì
néng
xíng
gèng
bìn
xīng
xīng
jìng
cháng
jiē
tàn
rén
qián
qiáng
chēng
shēng
jiàn
de
xīn
tīng
duō
qíng
pín
lái
dài
zěn
shēng
gāo
xuán
shén
guān
shēn
shì
xīn
huàn
duì
fēng
huā
xuě
yuè
yín
yǒu
yàn
qín
shū
bàn
mèng
jìng
ér
qīng
ān
shì
xiāng
guān
yóu
kuǐ
lěi
péng
tóu
nào
qiě
xiàng
kūn
lún
dǐng
shàng
kàn
yún
shān
duàn
hóng
chén
àn
yóu
guān
zhōng
tiān
kuān
xué
yán
líng
tān
xué
jiāng
tài
gōng
pán
àn
xué
zhī
zhāng
jiàn
xué
liǔ
hòu
yóu
nán
jiàn
ǎn
zhù
yún
shuǐ
sān
jiān
fēng
yuè
zhú
qiān
gān
竿
rèn
kuǐ
lěi
péng
zhōng
nào
qiě
xiàng
kūn
lún
dǐng
shàng
kàn
shēn
ān
dào
lái
yōu
huàn
yóu
guān
zhōng
tiān
kuān

译文

从前为了追求功名招惹是非,现在面对山水忘却了名利;从前趁着鸡叫就去上朝,现在快到中午还在睡觉。从前手持笏板站立在宫殿前的台阶上,现在像陶渊明一样在东篱下赏菊;从前对权贵卑躬屈膝,现在自由自在地去拜访老朋友;从前狂妄无知,险些犯下笞刑、杖刑、徒刑、流刑等罪行;现在很是惬意,吟风弄月,以风花雪月为题材写诗。云飘来的时候山景更美,云散去的时候山像一幅画。山因为云的有无而或暗或明,云与山相互映衬,忽高忽低。拄着手杖站在云雾弥漫的沙滩上,回头看见山中的人家,野鹿在山间的草地上睡觉,山猿在野花间嬉戏。云霞啊,我爱这价值无法估量的山。边走边看,云山好像也喜爱我。抖落像陶渊明身上沾染的尘世之尘,放下像苏武那样的官印;像范蠡一样喜欢在秋风中乘舟归隐,任凭像潘安那样两鬓斑白。求得自由的身躯,暂且做个太平的百姓;在华山的峰巅月下饮酒,在泺水之畔吟春景写诗。如今,看透了在京城追求功名利禄的虚幻梦;歌女啊,不要再唱送别的曲子。三十年如一场梦惊醒,财富和意气都消磨殆尽。把当年对花月的喜爱之心,都变成了如今对山林的兴致。早就不能行走,更何况两鬓斑白。在镜子里常常叹息,人前勉强支撑。歌声,渐渐地没有心思去听;多情的人,你频频前来该怎么办呢?自己高高悬挂起神武的帽子,身体无事心里无患。对着风花雪月吟诗,有笔砚琴书相伴。梦境也清静安详,与世俗的势利无关,任凭傀儡在棚子里吵闹,我且到昆仑山顶上去看。云山,隔断了红尘的岸边;游玩观赏,壶中有广阔的天地。也不学习严子陵在七里滩,也不学习姜太公在磻溪岸,也不学习贺知章乞讨鉴湖,也不学习柳子厚游览南涧。我住在云水环绕的屋子三间,有清风明月和千竿翠竹。任凭傀儡在棚子里吵闹,我且到昆仑山顶上去看。身体平安,完全没有忧患;游玩观赏,壶中有广阔的天地。

逐句剖析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从前为了追求功名招惹是非,

"如今对山水忘名利":现在面对山水忘却了名利;

"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从前趁着鸡叫就去上朝,

"如今近晌午犹然睡":现在快到中午还在睡觉。

"往常时秉笏立丹墀":从前手持笏板站立在宫殿前的台阶上,

# 丹墀:皇帝殿前的台阶。,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可用以记事备忘。

"如今把菊向东离":现在像陶渊明一样在东篱下赏菊;

# 如今把菊向东离:此句是借陶潜《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意,表示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往常时俯仰承极贵":从前对权贵卑躬屈膝,

"如今逍遥谒故知":现在自由自在地去拜访老朋友;

"往常时狂痴":从前狂妄无知,

# 往常时狂痴:过去头脑痴傻。

"险犯着笞杖徒流罪":险些犯下笞刑、杖刑、徒刑、流刑等罪行;

# 徒:流放。,杖:用棍子打。,笞:用竹板打。

"如今便宜":现在很是惬意,

"课会风花雪月题":吟风弄月,以风花雪月为题材写诗。

# 课:先拟定题目然后按题作文。

"云来山更佳":云飘来的时候山景更美,

"云去山如画":云散去的时候山像一幅画。

"山因云晦明":山因为云的有无而或暗或明,

"云共山高下":云与山相互映衬,忽高忽低。

"倚仗立云沙":拄着手杖站在云雾弥漫的沙滩上,

"回首见山家":回头看见山中的人家,

"野鹿眠山草":野鹿在山间的草地上睡觉,

"山猿戏野花":山猿在野花间嬉戏。

"云霞":云霞啊,

"我爱山无价":我爱这价值无法估量的山。

"看时行踏":边走边看,

"云山也爱咱":云山好像也喜爱我。

"抖擞了元亮尘":抖落像陶渊明身上沾染的尘世之尘,

"分付了苏卿印":放下像苏武那样的官印;

"喜西风范蠡舟":像范蠡一样喜欢在秋风中乘舟归隐,

"任雪满潘安鬓":任凭像潘安那样两鬓斑白。

"乞得自由身":求得自由的身躯,

"且作太平民":暂且做个太平的百姓;

"酒吸华峰月":在华山的峰巅月下饮酒,

"诗吟泺水春":在泺水之畔吟春景写诗。

"而今":如今,

"识破东华梦":看透了在京城追求功名利禄的虚幻梦;

"红裙":歌女啊,

"休歌南浦云":不要再唱送别的曲子。

"三十年一梦惊":三十年如一场梦惊醒,

"财与气消磨尽":财富和意气都消磨殆尽。

"把当年花月心":把当年对花月的喜爱之心,

"都变做了今日山林兴":都变成了如今对山林的兴致。

"早是不能行":早就不能行走,

"那更鬓星星":更何况两鬓斑白。

"镜里常嗟叹":在镜子里常常叹息,

"人前强打撑":人前勉强支撑。

"歌声":歌声,

"积渐的无心听":渐渐地没有心思去听;

"多情":多情的人,

"你频来待怎生":你频频前来该怎么办呢?

"自高悬神武冠":自己高高悬挂起神武的帽子,

"身无事心无患":身体无事心里无患。

"对风花雪月吟":对着风花雪月吟诗,

"有笔砚琴书伴":有笔砚琴书相伴。

"梦境儿也清安":梦境也清静安详,

"俗势利不相关":与世俗的势利无关,

"由他傀儡棚头闹":任凭傀儡在棚子里吵闹,

"且向昆仑顶上看":我且到昆仑山顶上去看。

"云山":云山,

"隔断红尘岸":隔断了红尘的岸边;

"游观":游玩观赏,

"壶中天地宽":壶中有广阔的天地。

"也不学严子陵七里滩":也不学习严子陵在七里滩,

"也不学姜太公磻溪岸":也不学习姜太公在磻溪岸,

"也不学贺知章乞监湖":也不学习贺知章乞讨鉴湖,

"也不学柳子厚游南间":也不学习柳子厚游览南涧。

"俺住云水屋三间":我住在云水环绕的屋子三间,

"风月竹千竿":有清风明月和千竿翠竹。

"一任傀儡棚中闹":任凭傀儡在棚子里吵闹,

"且向昆仑顶上看":我且到昆仑山顶上去看。

"身安":身体平安,

"倒大来无忧患":完全没有忧患;

"游观":游玩观赏,

"壶中天地宽":壶中有广阔的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雁儿落兼得胜令》是元代张养浩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通过对比往昔为功名利禄奔波的生活与如今隐居山林的闲适自在,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纷争的厌倦。曲中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如云山、野鹿、山猿等,展现了作者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同时,作者还借用了多个历史典故,如陶渊明、范蠡、潘安等,进一步表达了自己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由的心境。全曲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

张养浩(1269?~1329),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字希孟,号齐东野人,别号顺庵,晚号云庄老人,谥文忠,济南(今属山东)人。早年荐为东平学正,历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中书省参议,因上疏触怒英宗,遂辞官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起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积劳而病卒于任所。张养浩与元明善、曹元用齐名,号称山东“三俊”。其诗多写民生疾苦,诗风颇受散曲影响,通俗晓畅,风致潇洒。散曲风格豪宕放旷,超逸雄浑,时有清丽俊爽之气。其以散曲反映社会重大主题,提高了散曲的社会功能。代表作品有《山坡羊·潼关怀古》。有政论集《三事忠告》,诗文集《归田类稿》,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为题材的散曲。通过往昔与当下生活的对照,往昔为功名迎合权贵,险遭刑罚,如今归隐山水,逍遥自在,突出对归隐生活的赞美。对云山景色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的钟情。作者表明不模仿古人归隐模式,坚守自己的生活方式,追求身心的安适,反映出对尘世喧嚣的超脱和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

2. 写作手法

对比:“人情薄似云”揭露世态炎凉,人与人之间的虚伪淡薄;“风景疾如箭”感叹时光飞逝(如“光阴似箭”),二者对比突出仕途生涯的虚无,人情不可靠,年华易消逝,功名终究是空幻。

3. 分段赏析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此句通过今昔对比,鲜明地展现了作者生活的巨大转变。过去为了功名而陷入是非纷争,如今却能在山水间忘却名利;过去要早早起床去上早朝,如今却能悠闲地睡到晌午。这种对比突出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往常时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东离;往常时俯仰承极贵,如今逍遥谒故知”:进一步详细描述了作者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状态。过去手持笏板站在朝堂上,承受着极高的尊贵,如今却能拿着菊花走向东篱,逍遥地拜访老朋友。这些描写生动地体现了作者从官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享受自由生活的惬意。“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徒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过去轻狂痴傻差点获罪,现在享受题咏风花雪月的自在。“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此句描绘了云山的美景,云来了山更美,云去了山如画,山因为云而或明或暗,云和山或高或低。通过对云山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生活画面,作者拄着拐杖站在云雾缭绕的沙地,回头看见山中的人家,野鹿在山草上睡觉,山猿在野花间嬉戏。这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与作者过去官场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喜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此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云山的热爱之情,云霞美丽,山无价,作者在欣赏云山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云山对自己的喜爱。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抖擞了元亮尘,分付了苏卿印;喜西风范蠡舟,任雪满潘安鬓”:此句借用多个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由的心境。作者摆脱了陶渊明的世俗尘埃,交还了苏秦的相印,喜欢西风中范蠡的小船,任凭雪花落满潘安的鬓发。这些典故的运用,丰富了曲子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乞得自由身,且作太平民;酒吸华峰月,诗吟泺水春”:此句表达了作者求得自由之身后的生活状态,他暂且做太平的百姓,饮酒汲取华山的月光,吟诗赞美泺水的春天。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与作者过去官场的忙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享受。“而今,识破东华梦;红裙,休歌南浦云”:此句表达了作者看破了东华的美梦,不再留恋过去的繁华。红裙女子不要再唱南浦的云,暗示作者已经告别了过去的生活,开始了新的生活。“三十年一梦惊,财与气消磨尽。把当年花月心,都变做了今日山林兴”:此句回顾了作者过去的三十年,如同一场梦惊醒,财富和意气都消磨殆尽,把当年对花月的喜爱之心,都变成了如今对山林的兴致。这种转变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早是不能行,那更鬓星星。镜里常嗟叹,人前强打撑”:此句表达了作者因为身体原因不能行走,再加上两鬓斑白,内心常常叹息,但在人前却要勉强支撑。这种无奈和感慨,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身体衰老的无奈。“歌声,积渐的无心听;多情,你频来待怎生”:此句表达了作者对歌声和多情之人的态度,歌声渐渐地没有心思去听,多情的人频频前来该怎么办呢?这种冷漠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自高悬神武冠,身无事心无患。对风花雪月吟,有笔砚琴书伴”:此句描绘了作者现在的生活状态,他高高悬挂起神武的帽子,身体无事心里无患,对着风花雪月吟诗,有笔砚琴书相伴。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享受。“梦境儿也清安,俗势利不相关,由他傀儡棚头闹,且向昆仑顶上看”:此句表达了作者对梦境和世俗的态度,梦境清静安详,与世俗的势利无关,任凭傀儡在棚子里吵闹,他且到昆仑山顶上去看。这种超脱世俗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云山,隔断红尘岸;游观,壶中天地宽”:此句总结了作者对云山和游玩观赏的看法,云山隔断了红尘的岸边,游玩观赏,壶中有广阔的天地。这种观点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也不学严子陵七里滩,也不学姜太公磻溪岸,也不学贺知章乞鉴湖,也不学柳子厚游南涧”:此句表明作者不学习历史上那些隐居的人物,他要走自己的路,体现出他对自由生活的独特追求。“俺住云水屋三间,风月竹千竿。一任傀儡棚中闹,且向昆仑顶上看”:此句描绘了作者的居住环境和他对世俗的态度,他住在云水环绕的屋子三间,有清风明月和千竿翠竹,任凭傀儡在棚子里吵闹,他且到昆仑山顶上去看。这种生活状态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享受和对自然的热爱。“身安,倒大来无忧患;游观,壶中天地宽”,诗人总结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他认为,只要身心安适,就能远离忧患;只要心境开阔,就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感受到无限的天地。这既是对自己归隐生活的肯定,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领悟和体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下一篇:元·关汉卿《大德歌·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