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沙戟折怒涛秋":戟断沉沙正是怒涛汹涌的晚秋,
# 沉沙戟折:兵器折断沉在沙底。一作“草荒残垒”。
"残垒苍苍战门休":残败的旧垒青苍苍战斗已止休。
# 残垒苍苍战门休:残垒:残余的战垒。苍苍:灰白色。一作“遥忆英雄涕自流”。战门休:一作战斗休。
"风火吉年消伯气":千年的风火烟云早已消尽霸气,
# 伯气:犹霸气,伯通霸。一作千年。
"江山一幅挂清愁":这幅江山画轴挂起了一片清愁。
"丈夫不学曹孟德":大丈夫生当世上不应学曹孟德,
"生子当如孙仲谋":人生有子要让他也像那孙仲谋。
"机会难逢形胜在":历史的际遇难逢山河壮丽还在,
# 难逢:一作“不来”。
"狂歌吊古漫悠悠":狂歌一曲吊古伤今无限心悠悠。
# 漫:一作谩。
吴师道(1283—1344),字正传,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题画怀古诗。描绘了《赤壁图》中沉沙折戟于怒涛之秋,残垒苍苍、战争休止的景象。诗中感慨赤壁之战的风火消除了一方霸气,而眼前江山图却挂着清愁。诗人评判英雄,认为大丈夫不应学曹操,生子当如孙权。面对图中的形胜之地,感慨机会难逢,以狂歌吊古,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对英雄人物的见解以及对机遇的思考。
2. 写作手法
用典:“丈夫不学曹孟德,生子当如孙仲谋”,运用曹操和孙权的典故。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战败,孙权则在这场战役中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诗人借此表达对英雄人物的评判,丰富了诗歌的内涵。直抒胸臆:“机会难逢形胜在,狂歌吊古漫悠悠”,直接抒发面对图中形胜之地,感慨机会难得,只能以狂歌吊古,表达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沉感慨,将情感推向高潮。
3. 分段赏析
首联:“沉沙戟折怒涛秋,残垒苍苍战门休。”描绘《赤壁图》中沉沙的断戟在怒涛滚滚的秋景中,古老的营垒苍苍,战争已然休止,为全诗奠定了悲壮、感慨的基调,通过对图中景象的描绘,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氛围。颔联:“风火吉年消伯气,江山一幅挂清愁。”由图中景象联想到赤壁之战的风火,当年的战火消除了一方的霸气。而眼前这一幅江山图,却仿佛挂着无尽的清愁,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将历史与眼前的画面相联系,情感更加深沉。颈联:“丈夫不学曹孟德,生子当如孙仲谋。”诗人直接发表对历史人物的评判,认为大丈夫不应效仿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败,而应像孙权一样有勇有谋。此联通过对曹操和孙权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见解,使诗歌的思想内涵更加丰富。尾联:“机会难逢形胜在,狂歌吊古漫悠悠。”面对图中的形胜之地,诗人感慨机会难得,只能以狂放的歌声凭吊古迹,抒发内心那无尽的感慨。“漫悠悠”三字,将诗人吊古伤今的愁绪拉得悠长,使诗歌的情感余韵无穷。
上一篇:元·侯善渊《满庭芳·生喜亡悲》
下一篇:元·许有壬《忆秦娥·山瓢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