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为阳春信未传":应该是春天的消息还没有传来,
"固将青艳属残年":所以才把这鲜艳的色彩留给了这一年将尽的时候。
"东君欲待寻佳约":司春之神想要寻觅美好的约定,
"剩寄衣香与粉绵":便把残留的香气和如同细绵般的梅花瓣寄给人间。
"迎春雪艳飘零极":迎接春天的梅花如雪花般艳丽,飘零得十分厉害,
"度夕蟾华掩映多":在夜晚,月光掩映下,它显得更加繁多。
"欲托清香传远信":想要寄托清香来传递远方的消息,
"一枝无计奈愁何":但只有一枝梅花却无法排解心中的忧愁。
唐代诗人
王初(?~?),唐代诗人。籍贯并州(今属山西)。其父仲舒有文名,王初于元和末年登进士第,后为宣武节度掌书记。王初擅长七言律绝,其诗描绘秋冬之景,歌咏天地之象,意境清新。作品有《即夕》《早春咏雪》。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前两句:“应为阳春信未传,固将青艳属残年。”这两句诗中“应为”表示推测,诗人猜测梅花在阳春消息未传之时开放的原因。“阳春信未传”营造出一种等待春天到来的氛围,“青艳属残年”则强调了梅花在一年将尽时绽放的独特性,与常理中梅花在早春开放有所不同,引发读者的思考。后两句:“东君欲待寻佳约,剩寄衣香与粉绵。”上句“东君欲待寻佳约”将司春之神拟人化,赋予其寻找美好约定的情感和行为。下句“剩寄衣香与粉绵”把梅花比作东君寄给人间的礼物,“衣香”和“粉绵”形象地描绘出梅花的香气和花瓣的轻柔,增添了诗歌的美感和浪漫色彩。第二首前两句:“迎春雪艳飘零极,度夕蟾华掩映多。”这两句诗中“迎春雪艳”将梅花比作雪花,形象地描绘出梅花的艳丽和纯洁。“飘零极”则强调了梅花飘零的状态,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度夕蟾华掩映多”描绘了夜晚月光下梅花的景象,“蟾华”指月光,“掩映多”说明梅花在月光下显得繁多而美丽,与前一句的飘零形成对比,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后两句:“欲托清香传远信,一枝无计奈愁何。”上句“欲托清香传远信”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和行为,想要寄托清香来传递远方的消息。下句“一枝无计奈愁何”则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忧愁,即使有梅花也无法排解心中的愁绪,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情感主题。
上一篇:唐·王维《戏题盘石》
下一篇:唐·孙氏《闻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