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中
"】":】
"落花流水出桃源":飘落的花瓣随流水流出如世外桃源般的地方,
"暖翠晴云满药田":温暖的翠绿山色与晴空中的云朵铺满种满药材的田园。
"流金古像开香殿":鎏金的古老佛像开启香殿(的庄重氛围),
"步虚声未远":道士诵经的“步虚声”还未消散,
"鹤飞来认得神仙":仙鹤飞来了,好似认得这里的神仙。
"傍草漫山径":沿着长满杂草的山路前行,
"幽花隐洞天":幽静的花朵隐现在洞天仙境,
"玉女溪边":来到了玉女溪旁边。
"【":【山中隐居
"】":】
"丹翁投老得长生":修道的老翁到老获得长生之法,
"白鹤依人认小名":白鹤亲近人,还能认出老翁的小名。
"青山换主随他姓":青山更换主人任凭它改姓,
"叹乾坤一草亭":感叹天地间不过一座草亭,
"半年不出岩扃":老翁半年都没走出山洞的门。
"写十卷《续仙传》":写下十卷《续仙传》,
"和一篇《陋室铭》":应和一篇《陋室铭》,
"补注《茶经》":为《茶经》做补注。
"【":【怀古
"】":】
"秋风远塞皂雕旗":秋风在远方边塞吹动绘有皂雕的军旗,
"明月高台金凤杯":明月映照高台上摆放着饰有金凤的酒杯。
"红妆肯为苍生计":美人肯为百姓生计挺身而出,
"女妖娆能有几":如此妖娆的女子能有几个?
"两蛾眉千古光辉":王昭君、西施两位美女留下千古光辉。
"汉和番昭君去":汉朝时王昭君出塞和亲,
"越吞吴西子归":越国靠西施吞灭吴国后西施归去,
"战马空肥":可最终战马白白养肥。
"【":【黄山道中
"】":】
"何人礼斗上松梢":什么人在松梢之上礼拜星辰?
"有客题名刻树腰":有游客把名字题刻在树腰。
"指前峰半日行来到":指着前方山峰,走了半天来到,
"这山不是小":这黄山可不小,
"洞天宽容我诗豪":洞天仙境容得下我这位诗中豪杰。
"白云观欹仙枕":白云观里有倾斜的仙枕,
"朱砂泉流药瓢":朱砂泉水流过像药瓢,
"紫兰宫玉女吹箫":紫兰宫中似有玉女吹奏洞箫。
元代散曲作家
张可久(1280~1350?),元代散曲作家。号小山,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移居杭州。延祐末年任绍兴路吏,历桐庐典史、徽州路税务大使等职,后归隐西湖以终。张可久能诗词,尤以散曲知名于世,与散曲作家乔吉并称“张乔”或“乔张”。今存其小令八百五十余首,套曲九套。作品风格清雅明丽,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常常熔铸诗词名句。《太和正音谱》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如瑶天笙鹤”。生前曾编定《今乐府》《吴盐》《苏堤渔唱》《新乐府》四种散曲集,已散佚。今传有《张小山小令》《小山乐府》。
1. 分段赏析
开篇“落花流水出桃源,暖翠晴云满药田”,以“落花流水”勾勒出如桃源般的清幽秘境,“暖翠晴云”渲染出温润明丽的氛围,“满药田”点明隐逸者的生活环境,从视觉、意境上构建出超脱尘世的隐居地。“流金古像开香殿,步虚声未远,鹤飞来认得神仙”,“流金古像”增添古朴神秘的仙道气息,“步虚声”(道士诵经声)营造出空灵的宗教氛围,仙鹤认神仙的奇幻想象,让画面虚实交融,凸显武夷山中的仙隐意境,传递对隐逸、超凡境界的向往。“傍草漫山径,幽花隐洞天,玉女溪边”,以“漫”字写草蔓山径的自然野趣,“隐”字藏幽花于洞天的静谧,结尾点出“玉女溪”,将自然景致与神话传说融合,让整首曲子的隐逸仙踪更具画面感与文化底蕴,尽显对桃源式生活与仙道文化的追慕。“丹翁投老得长生,白鹤依人认小名”,塑造出一位修道终老、与白鹤相熟(认小名)的丹翁形象,“得长生”是道家追求,“依人认小名”赋予白鹤拟人化的亲昵,展现隐居者与自然生灵的和谐,也暗含对修道生活的自得。“青山换主随他姓,叹乾坤一草亭,半年不出岩扃”,以“青山换主”喻世事变迁的无常,“一草亭”自嘲隐居天地的渺小,“半年不出”强调深居简出的状态,用旷达又带自嘲的笔调,写尽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凸显隐居者的淡泊。“写十卷《续仙传》,和一篇《陋室铭》,补注《茶经》”,通过“写”“和”“补注”三个行为,展现隐士在隐居中寄情著述的雅趣,将道家修仙、文人安贫乐道(和《陋室铭》)、对茶事的钻研融合,呈现出隐居生活虽简却充实的精神世界,传递出“归隐自适”的人生哲学。“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以“秋风远塞”绘出边塞的肃杀,“皂雕旗”渲染战争氛围;“明月高台”转至宫廷繁华,“金凤杯”象征权贵享乐,开篇以鲜明对比,铺陈历史兴衰的背景底色。“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两蛾眉千古光辉”,以反问突出“红妆为苍生计”的可贵,将“蛾眉”(代指美女)与“千古光辉”关联,为下文写昭君、西施做铺垫,褒扬女性以个人牺牲成就大义的精神。“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用典简洁有力:昭君出塞换汉匈和平,西施助越吞吴却功成身退,“战马空肥”讽刺男性主导的战争往往徒劳无功,借历史典故批判空谈武功的虚妄,歌颂女性在历史中的独特价值,以小见大反思历史兴衰。“何人礼斗上松梢?有客题名刻树腰”,以问答开篇,“礼斗”(道家礼拜星辰仪式)增添黄山的神秘仙道色彩,“题名刻树腰”是纪游的常见文人行为,两句从奇人、俗事切入,引发读者对黄山的好奇。“指前峰半日行来到,这山不是小,洞天宽容我诗豪”,“指前峰”显出行路的动态,“这山不是小”直白惊叹黄山的雄伟,“洞天宽容我诗豪”以拟人与夸张,写洞天仙境能容纳自己的诗兴,将自然之美与文人豪情融合,展现纪游时的豪迈畅快。“白云观欹仙枕,朱砂泉流药瓢,紫兰宫玉女吹箫”,用“欹仙枕”“流药瓢”“玉女吹箫”构建奇幻场景,将道观、泉水、神话传说交织,让黄山道中既有自然实感,又有浪漫想象,传递出漫游山水时超脱尘世的诗意与豁达。
上一篇:元·谭处端《汉宫春·欲入无为》
下一篇:元·王哲《特地新·天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