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
·
sòng
tóng
wèng
tiān
bīng
hòu
guī
háng

朝代:元作者:詹玉浏览量:3
xiāng
féng
huàn
xǐng
jīng
huá
mèng
chén
àn
bān
yín
dān
píng
huā
rèn
jiǔ
xíng
chuī
xiāng
nòng
yǒu
liǔ
fēng
qíng
méi
yuè
huà
hóng
chuán
mǎn
chūn
shuǐ
duàn
qiáo
dāng
shí
xiàn
guài
shèn
huā
tiān
yuè
rén
bèi
yún
què
zài
cāng
yān
gèng
zhāo
bái
zuì
xiū
jiāng
yòu
bié
jīn
huí
zài
zhé
liǔ
chuān
穿
shǎng
huā
cuī
xuě
shān
rěn
jiào
rén
gèng
shuō

译文

相逢让我如从梦中清醒,吴地的风尘暗淡了我的头发。倚着担子评点鲜花,辨识酒旗买酒,娱乐依然历历在目。香气萦绕碧色。有苏东坡笔下柳的风情,林逋笔下的梅花与月色。彩绘的鼓声回荡在红船上,满湖春水映照着断桥边熙攘的游人。往昔何等狂放的友伴,在那繁花似锦、月光如水的美好天地间,却因云雾阻隔不得相见。却驾苍茫的云雾远行,再招来白鹭相伴,上次修水一醉,如今又要离别。今日回想起来还记得。再次折柳穿起钓来的鱼,欣赏梅花,催促雪落。如此好的湖山景色,忍不住让人感叹啊。

逐句剖析

"相逢唤醒京华梦":相逢让我如从梦中清醒,

"吴尘暗斑吟发":吴地的风尘暗淡了我的头发。

# 吟发:指词人的头发。,吴尘:吴地的风尘。

"倚担评花":倚着担子评点鲜花,

"认旗沽酒":辨识酒旗买酒,

# 认旗沽酒:化用白居易《杭州春望》苏旗沽酒趁梨花诗意。沽,买。

"历历行歌奇迹":娱乐依然历历在目。

"吹香弄碧":香气萦绕碧色。

"有坡柳风情":有苏东坡笔下柳的风情,

# 坡柳风情:用苏轼的典故。苏轼曾两度在杭州做官,在西湖中修建了一条长堤,把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两部分,并在长堤上种花植柳,建置桥亭,后来堤桥成市,歌舞鼎沸,成为西湖繁华热闹的场所。另外苏轼也写下了一些咏柳名句,如《蝶恋花春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之类。

"逋梅月色":林逋笔下的梅花与月色。

# 逋梅月色:用林逋的典故。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其《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千古传诵的咏梅名句。

"画鼓红船":彩绘的鼓声回荡在红船上,

"满湖春水断桥客":满湖春水映照着断桥边熙攘的游人。

"当时何限怪侣":往昔何等狂放的友伴,

# 怪:一作俊。

"甚花天月地":在那繁花似锦、月光如水的美好天地间,

"人被云隔":却因云雾阻隔不得相见。

"却载苍烟":却驾苍茫的云雾远行,

# 苍烟:苍茫的云雾。

"更招白鹭":再招来白鹭相伴,

"一醉修江又别":上次修水一醉,如今又要离别。

# 修江:即修水,在今江西省境内。

"今回记得":今日回想起来还记得。

"再折柳穿鱼":再次折柳穿起钓来的鱼,

"赏花催雪":欣赏梅花,催促雪落。

# 花:一作梅。

"如此湖山":如此好的湖山景色,

"忍教人更说":忍不住让人感叹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齐天乐·赠童瓮天兵后归杭》为宋末词人詹玉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借游乐场景表达对故国的怀念。上片先追忆杭州的京都生活与游乐往事,再描绘西湖如诗如画的风光;下片转而叙述人事,感叹时局变迁、相聚短暂,流露出怅惘之情与家国之恨。全词将依依惜别之情、故国之思与兴亡之叹融合在一起,自然天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末元初词人

詹玉(?~?),宋末元初词人。字可大,号天游,郢(今湖北)人。至元年间担任过翰林应奉、集贤学士等职务,党附桑哥。桑哥失势后,詹玉受到崔彧等人的弹劾而被罢免。詹玉以艳词得名,语意率真直白,此类词占詹玉今存词的一半。其也有蕴含深意寄托之作,表意隐晦曲折。主要作品有《汉宫春·题西山玉隆宫》《桂枝香·题写韵轩》《多丽·念念》等。著有《天游词》1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兵后”指的是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当时元将伯颜率军攻占临安。在此局势下,词人的友人童瓮天决定返回杭州,词人便创作此词为其送别。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怀国词。借“吹香弄碧”“画鼓红船”等往昔西湖繁华景象与“苍烟”“白鹭”的战后苍凉现实,写出了送别友人时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2. 写作手法

用典:“坡柳风情”化用苏轼任杭州知州时修建苏堤并遍植柳树的典故,词中以“坡柳”指代苏堤柳色,既描绘西湖春景的柔美,又暗含对苏轼治理西湖功绩的追怀,借文人雅事增添景语的文化底蕴;“逋梅月色”化用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以梅为妻的典故,用“逋梅”代指孤山梅花,与月色相映,既展现西湖雅致风光,又借林逋的隐逸情怀隐喻对故园风雅的眷恋。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写“相逢”,本应有千言万语,却以“唤醒京华梦”起笔,此“京华梦”指故朝南宋的京都生活。京华梦醒,“吴尘暗斑吟发”,两句饱含词人沧桑之慨。接着具体抒写三件难忘趣事:“倚担评花”,宋代风俗中人们爱花,挑担卖花者众多,倚靠花担品评各色鲜花,是桩风流趣事;“认旗沽酒”,游兴高时自当美酒助兴,寻觅酒家畅饮,尽显风流洒脱;“行歌奇迹”,边游赏边吟诗,江山处处留足迹,亦是风流闲雅,“历历”二字表明这些游乐情事都历历如昨。随后由杭州景色转写西湖胜景,“吹香弄碧”先总写,不直接写花草树木,而先写其色彩与香味,已画出花团成阵、绿树成行的绚丽春景图,“吹”“弄”二字准确形象,展现出春风送香、生机勃勃的景象。“坡柳”典出苏东坡,他两度任杭州长官,筑苏堤并写吟咏西湖的名作,“坡柳”依依写苏堤风光旖旎,承上“弄碧”;林逋长住西湖孤山,酷嗜梅花并写有名篇,“逋梅”之典由此传出。词人在“吹香弄碧”中特地拈出坡柳、逋梅,让西湖风光更富诗意,柳树、梅花和月色中都融进了诗人的精神与风度。“画鼓”二句由岸上转至水面,春游时人头攒动,画楫船坊鳞次栉比,箫鼓动地,“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正是对这盛况的艺术概括。下片笔锋转向人事,“当时”二字点明为回忆时态,此后江南景物虽依旧宜人,但时局已换,友人风流云散。“花天月地,人被云隔”两句以“甚”字领起,怅怨之情油然而生。“却载”二字从“当时”写到眼前,国破家亡之际,只得过苍烟为伴、鸥鹭为友的隐居生活,“却”字表明生活境遇转折,“更”字推进一层。欣逢故人举杯畅饮、追怀往事,转眼却要在长江边分手,“又别”二字点题,慨叹相聚短暂。“今回”三句推想别后之事,词人料想“坡柳风情,逋梅月色”的西湖胜景战后应依旧,一别之后,希望友人别忘了去“折柳穿鱼、赏梅催雪”。“如此”二句看似平淡,却含无限悲凉,蕴含着兴亡之感与家国之恨。

4. 作品点评

这是一首内涵极为丰富的送别词,绝非一般离情别绪所能概括。词人将依依惜别的深情与故国之思、兴亡之叹熔铸于一体,浑然天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詹天游以艳词得名,见诸小说。其《送童瓮天兵后归杭·齐天乐》云:“相逢唤醒京华梦,胡尘暗斑吟发。倚担评花,认旗沽酒,历历行歌奇迹。吹香弄碧。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画鼓江船,满湖春水断桥客。当时何限俊侣,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却载苍烟,更此字原脱,王幼安据元草堂诗馀补。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今回记得。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此伯颜破杭州之后也。观其词全无黍离之感,桑梓之悲,而止以游乐言。宋末之习,上下如此,其亡不亦宜乎。童瓮天失其名氏,有瓮天脞语一卷传于今云。天游又有《清平调》云:“醉红宿翠。髻亸乌云坠。管甚夜来不得(此字原脱,王幼安据金谷遗音补)睡。那更今朝早起。东风满搦腰肢。阶前小立多时。却恨一番新雨,想应湿透鞋儿。”盖咏妓诉状立厅下也。又见《石次仲集》。观其词全无黍离之感,桑梓之悲,而止以游乐言。宋末之习,上下如此,其亡不亦宜乎。童瓮天失其名氏,有瓮天脞语一卷传于今云。

明杨慎《词品》卷五

# 詹天游《送童瓮天兵后归杭·齐天乐》云:“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倚担评花,认旗沽酒,历历行歌奇迹。吹香弄碧。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当时何限俊侣,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却载苍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今回记得。再折柳穿鱼,赏花催雪。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词品》讥其绝无黍离之感,桑梓之悲,而止以游乐为言,真是无目人语。篇中第一句即寓沧桑之慨。前阕“倚担”“认旗”“吹香弄碧”,追喟时事,隐然言表。后阕“花天月地,人被云隔”,似指贾似道一辈言。至后结二语,更明明点破矣。昔蔡群笛椽与余论南宋之亡,谓不亡於强敌,而亡於稗政。於时公田会子盐酒酤榷,纷纷整饬为富强计。不知财聚於上,民困於下,元气已剥削殆尽,有元乃得而乘之。今论詹词,益概念当日朝臣,漫不知省。而一二见几之士,如蒋竹山、吴梦窗辈,又复沉沦草泽,无所於告,遂一一寓之於词。其杳渺恍惚处,具有微意存焉。

清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杨载《宿浚仪公湖亭四首(其二)》

下一篇:元·王伯成《【中吕】阳春曲_别情多情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