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jiāng
yǐn
·
·
chūn
wǎn

朝代:元作者:张可久浏览量:3
píng
ān
xìn
lái
gāng
bàn
zhǐ
duì
yuān
yāng
huā
kāi
wàng
yuǎn
xíng
jiǎn
shāng
chūn
shì
dōng
fēng
cǎo
táng
fēi
yàn

译文

报平安的信传来写的不过半张纸,上面写着几对表达爱意的鸳鸯字。花开时节盼望着远行人,满怀伤心事而致玉容渐渐消瘦。东风漫吹,草堂上空飞燕子。

逐句剖析

"平安信来刚半纸":报平安的信传来写的不过半张纸,

# 刚半纸:思念多,故嫌信中字少。,平安信:即报平安的信。

"几对鸳鸯字":上面写着几对表达爱意的鸳鸯字。

# 鸳鸯字:指一般性的祝福文字,很少有实际内容。

"花开望远行":花开时节盼望着远行人,

"玉减伤春事":满怀伤心事而致玉容渐渐消瘦。

# 玉减:玉体渐渐消瘦。

"东风草堂飞燕子":东风漫吹,草堂上空飞燕子。

# 飞燕子:燕子双飞。,草堂:古时文人谦称自己的住所为草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江引·春晚》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创作的一首曲。以春日草堂为背景,描绘了闺中女子收到情人来信后的复杂情感。上片通过信笺上的鸳鸯字,表现出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下片借花开、东风、燕子等景,抒发女子因春而伤的孤寂之情。结尾“东风草堂飞燕子”以燕子双飞反衬女子形单影只,凸显女子的孤独心境。全曲叙事写景,全用白描,简洁凝练,鲜明生动,细腻展现了一个忧愁满怀的思妇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作家

张可久(1280~1350?),元代散曲作家。号小山,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移居杭州。延祐末年任绍兴路吏,历桐庐典史、徽州路税务大使等职,后归隐西湖以终。张可久能诗词,尤以散曲知名于世,与散曲作家乔吉并称“张乔”或“乔张”。今存其小令八百五十余首,套曲九套。作品风格清雅明丽,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常常熔铸诗词名句。《太和正音谱》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如瑶天笙鹤”。生前曾编定《今乐府》《吴盐》《苏堤渔唱》《新乐府》四种散曲集,已散佚。今传有《张小山小令》《小山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清江引·春晚》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创作的一首曲,具体创作时间已不详。张可久的作品题材广泛,有的吟咏自然风光,有的叙述颓放的生活状态,有的是应酬酬唱之作,还有的描写闺中情思。而此篇散曲,便是他众多抒写闺情哀怨的作品之一。张可久一生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这类闺情哀怨之曲恰能成为他排遣情绪的方式,故而创作此篇,以志其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创作的一首曲,也是一首闺怨曲。全曲以春日草堂为背景,通过“平安信”“鸳鸯字”等意象,刻画女子短家书后的复杂心绪,既有音讯难得而欣喜,又因思念难遣而伤春。结尾用草堂飞燕子的温馨画面反衬作者的孤寂。全曲语言凝练含蓄,情感细腻深沉,细腻展现了一个忧愁满怀的思妇形象。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东风草堂飞燕子”,诗人用东风吹拂草堂,燕子飞舞的欢乐画面,反衬女子的孤独心境,女子看到欢乐飞舞的春燕自有大不如燕之感。白描:“平安信来刚半纸,几对鸳鸯字”以简练笔墨直接勾勒书信的简短内容,未加渲染地呈现女子收到家书时的欣喜,语言平实却暗含情感张力。

3. 分段赏析

《清江引·春晚》前两句“平安信来刚半纸,几对鸳鸯字”写女子接到情书时十分欣喜的状态以及女子内心久积的相思煎熬。恋人之间远隔万水千山,见面的机会极为渺茫,相聚难,分别更是令人肝肠寸断。无奈之下只能离别,于是书信便成了他们传递相思之情的重要依靠。在那封信中,男子必定是热烈地倾诉着内心的相思之意。不难想象,他或许在信中深情回忆了两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从初次相识的心动瞬间,到相知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桩桩件件都饱含深情。此外,信里也许还满是男子对女子的无尽思念与牵挂,甚至立下了山盟海誓,诉说着矢志不渝的爱意。接到信,女子或许为他心里惦着自己而欢乐,也为他长久不回来而埋怨责备,因为对男子的思念,她日渐消瘦,衣带渐宽,默默承受着相思带来的煎熬。中间二句写离别及离别后女子的相思。“花开望远行”写每至繁花似锦的春日,女子总要送别恋人踏上远行之路,每次离别,她都满心眷恋,难舍难分。起初,女子恰似“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那般,眼中皆是美好,满心以为相聚的时光还多,未来尚有无数机会相伴。然而,时光流转,一次次伫立在送别的原地,莫名的忧愁悄然爬上心头。在无数次送别、盼望与短暂团聚的循环中,女子的青春悄然流逝,容颜不再似往昔那般娇艳。暮春时节,残花败叶的景象,恰似女子在漫长等待中历经沧桑、疲惫不堪的身心写照。“玉减伤春事”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女子面对暮春时的惆怅心境。她所哀伤的,不只是烂漫春花在暮春之际凋零,更有自身如春光般一去不返的青春年华,以及美人迟暮所带来的深深喟叹。末句“东风草堂飞燕子”描绘了东风吹拂草堂,燕子飞舞的画面,女子看到春燕衔泥筑就温馨的家,大有人不如燕之感。燕子衔泥筑巢的温馨,反衬出女子的孤独心境。

4. 作品点评

《清江引·春晚》这首曲浅显易懂,在看似平静的描写中暗藏了女子波澜起伏的心事,全曲叙事写景全用白描,简洁凝练,鲜明生动,一个忧愁满怀的思妇形象呼之欲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小曲写闺人接书乍喜,陡然又陷入更深切的相思,花时怅望,伤春玉瘦。意甚悠远。且首尾照应.愈显思念之苦,独处之痛也。

现代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星琦《元曲三百首注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马钰《南柯子·无使名过实》

下一篇:元·吴师道《桐庐夜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