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án
táng
huái
怀

朝代:元作者:赵孟頫浏览量:3
dōng
nán
huì
wáng
zhōu
sān
yuè
yīng
huā
fēi
jiù
yóu
guó
jīn
rén
hàn
dāng
nián
cháo
zhōu
shān
jīn
yóu
zài
jiāng
shuǐ
yōu
yōu
zhǐ
liú
qiān
xīng
wáng
jìn
chūn
fēng
mài
xiù
shǐ
使
rén
chóu

译文

东南一带的繁华都市,曾是帝王之州,三月的莺啼与繁花,已非昔日的游赏景象。故国的金铜仙人含泪辞别汉宫,当年的玉马也离开故土去朝拜周室。湖光山色依旧柔美如昔,江水悠悠,兀自流淌不息。千古的兴亡更迭皆是如此,春风中麦浪起伏,却只令人心生愁绪。

逐句剖析

"东南都会帝王州":东南一带的繁华都市,曾是帝王之州,

"三月莺花非旧游":三月的莺啼与繁花,已非昔日的游赏景象。

# 莺:一作烟。

"故国金人泣辞汉":故国的金铜仙人含泪辞别汉宫,

"当年玉马去朝周":当年的玉马也离开故土去朝拜周室。

"湖山靡靡今犹在":湖光山色依旧柔美如昔,

"江水悠悠只自流":江水悠悠,兀自流淌不息。

"千古兴亡尽如此":千古的兴亡更迭皆是如此,

"春风麦秀使人愁":春风中麦浪起伏,却只令人心生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钱唐怀古》是元代赵孟頫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杭州为背景,通过今昔对比展现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开篇即以“帝王州”点出此地昔日繁华,继而用“莺花非旧游”暗示物是人非。诗中巧妙化用金人辞汉、玉马朝周等典故,将朝代更迭的沧桑感融入眼前湖山江水的永恒景象。末联“春风麦秀”的意象既延续了《诗经》的黍离之悲,又以春日的生机反衬诗人内心的愁绪,形成强烈的情感张力。全诗在写景与用典间自然流转,将对历史的追怀与现实的感触融为一体,展现了赵孟頫作为前朝宗室后裔面对故国遗迹时的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东南都会帝王州,三月莺花非旧游”起兴,形成双重对照。“东南都会”与“帝王州”的递进式称谓,既突出杭州作为南宋故都的特殊地位,又暗藏对前朝繁华的追忆。“三月莺花”以典型江南春景入诗,却用“非旧游”三字突然转折,使明媚春光顿生疏离感。颔联“故国金人泣辞汉,当年玉马去朝周”用典精妙,形成双重隐喻。前句“金人泣辞”既指汉武帝时金铜仙人被迁的史实,又暗指南宋宫廷文物被元人掠运北上;后句“玉马朝周”典出《论语》,借殷商遗民典故暗写宋室遗臣仕元之事。两个典故中“泣辞”与“去朝”的动词选择,微妙传递出诗人对易代之际士人选择的复杂态度。颈联“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转向景物描写,“靡靡”与“悠悠”的叠词运用,既摹写西湖柔波与钱塘江流的形态,又通过延长音节营造出历史绵长的韵律感。“今犹在”与“只自流”的对照,将永恒的自然与短暂的人事并置,其中“只”字尤见功力,既写江水无情,又暗含诗人对江山易主的无奈。尾联“千古兴亡尽如此,春风麦秀使人愁”将历史沧桑高度抽象化,“春风麦秀”化典无痕,将《诗经》中“彼黍离离”的意象转化为江南春日麦浪翻滚的具体画面。结句“使人愁”看似直白,实则包含多重愁绪:既有对故国的追念,又有对仕元选择的愧疚,更暗含对历史循环的无力感,可谓言简意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刘处玄《上平西·想百年》

下一篇:元·元好问《山居杂诗六首(其三)》

猜你喜欢